“你看这一片大工地,一眼哪能望到尽头?”1月20日,顺着杨元志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这块充满争议的土地。
这块土地位于沙流河村西102国道北侧,据目测地块长约七八百米,宽约三四百米。地块四周已被围墙围起,临近国道一侧,一幢办公楼模样的建筑已经封顶。透过围墙,铲车的轰鸣声不时传来,施工形成的尘土不时飞起。
“我们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世代以种田为生。然而,从2007年开始,种田这种最朴素的行为成为了一种奢侈。”据杨元志回忆,当年,村委会在大喇叭中广播,沙流河村西102国道北侧的400亩耕地要被征用,用于建设村里的水泥厂。征地补偿按照每亩1000元的标准,按20年计算一次性补齐。
杨元志的说法从当年的新闻报道中可以依稀得到验证。2008年8月21日,冀东水泥发布公告称,拟与沙流河实业公司共同设立公司,在唐山市丰润区建设一条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带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冀东水泥沙流河有限责任公司首期注册资本为5600万元,其中,公司出资3360万元,占注册资本60%;沙流河实业集团出资2240万元,占注册资本40%。
“这还仅仅是开始,据说水泥厂最终要占地700亩。”杨元志指着与工地一路之隔的另一地块补充说。
记者看到,该地块土地已被平整,铲车正在运送沙土。“这可都是一等农田啊,太可惜了!”杨元志叹息着说。
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村里的征地决定遭到了村民的强烈抵制。
“土地之于农民如同鱼水关系,脱离了土地,缺乏文化知识和更多技能的农民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保障。”杨元志说,村民们普遍担忧,按照村委会的补偿标准,每家每户大概只能得到四五万元钱,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未来20年生活的不确定性。
村民们质疑,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征地需经过全体村民同意。而村委会却从未征求过村民意见,也从未出示过任何法律文书。村民问急了,只得到一句“给使也得使、不给使也得使”的回答。
村民们不同意征地,决定以身守土。大家打出“为了子孙后代还我土地”的标语在田边静坐。怎料村委会竟然雇佣黑社会人员前来暴力征地。
“那些人身上纹着龙、纹着虎,根本不让农民凑上前就把农田给毁了。”杨元志说,到2009年夏末,除了少数几户外,敢怒不敢言的村民多数在不平等协议上签字了,400余亩一等基本农田变成了建设水泥厂的大工地。目前,其中12亩还被建设了13间房屋和院墙,用于建设牲畜交易市场。
“并非不支持村里建设,我们农民要求的只是自己的生存权。即便要征地,也不能让我们不明不白。”杨元志质疑,村里征地“肯定手续不全”,不然不会总是跟村民“躲猫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