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解决同和“城中村”改造有关问题,同和村特别成立“城中村改造”领导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各经济社社长。
有经济社的负责人表示,目前同和城中村改造的完整规划图还没有出来,设想是按照片区改造的模式一个接一个进行,先在没那么“复杂”的新庄试点,新庄空地多,人口少,“小产权房”也少,附近有雅居乐、颐和等几个大型成熟社区,可以构筑高尚居住区“示范”,给村民树立改造的信心。整个同和城中村改造成熟也要8~10年。由于1991年同和开始出现合资建房,出现村民合资和村公司合资等多种形式,后续的产权补充登记工作仍然在继续进行“小产权”房将会按照《广州市集体土地住宅房屋拆迁最低补偿单价及宅基地使用权区位补偿单价》进行补偿,但是补偿标准每年都会不同,按照现行标准是2200元以上/平方米,具体方案仍然没有定下来。
同和街街道办事处的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具体补偿措施要看村里面和开发商协议。
据了解,在同和,有大量的宅基地是被临近太和、五华等地出来打工的农民购买的。同和有12个经济社,其中“小产权房”最集中的就是白水塘和蟾蜍石,光白水塘一个经济社就有近2000套存在。
洁叔就是其中一人,他表示,1996年,亲戚在同和蟾蜍石合资建宅基地房出售,洁叔以内部优惠价每平方米近800元,加上办宅基地证明每平方米250元,买下蟾蜍石一个3房1厅单位,面积近60平方米。和自己一样在此买了宅基地房的太和穗丰的老乡有数十人。现在有老乡房子住了10多年了,连宅基地证都还没办。
据了解,蟾蜍石经济社正对所有楼房进行摸底测量登记,从去年9月份开始,居民已经带宅基地证和有关产权证明到社区物业部进行登记,并缴清基建设施费。
不少外来购房者都表示,早听说过改造,但不了解怎么补偿。许女士慨叹,等了几年,同和终于要通地铁了,旺起来了,却又说要改造。最好可以回迁,但如果按照2000多元一平方米补偿,附近的房子最少都要7000元/平方米,也就等于无家可归了。
记者就同和城中村改造问题征询同和实业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同和城中村改造刚起步,有关情况不方便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