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真的是为民办了一件实事!”在拿到预定房源编号那一刻,军工路319号304室居民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之情,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一再致谢。
这位居民一直与父母相邻而居,彼此也有照应。这次动迁,父母根据政策属于特殊照顾,可分得大市政配套房,但女儿不属于照顾范围。担心不能与女儿住在一起,老夫妇俩迟迟不肯签约。为了确保他们能得到限期前签约的奖励,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告诉他们只有较早签约,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挑选房号,实现与女儿住在一起的心愿。签约后,女儿得到了较早挑选房源的房号,并在公开的房源中挑到了一套在父母楼上的住房。为此,他们一家人特地到动迁组表示了感谢。
居民郑伟劳教释放不久,妻子是外来妹,孩子刚刚出生,全家靠低保金生活。动迁过程中,与同住的舅舅发生了冲突,甚至以上访相威胁。居委干部和动迁组成员一次次敲开他紧闭的门,解释动迁政策,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即时调整动迁方案,同意他与舅舅拆分安置。心扉终于敞开,他签下协议,订到自己想要的房子,还得到了所有的奖励费、速签费。他感激地说:你们这样公正,我信服。
“根据你家的情况,可以列入特殊照顾的申报名单。”当动迁组人员将这一决定上门告知家住在西小洋浜的一户居民时,原先一直吵闹不休的户主妻子像换了一个人,默默地在旁边流泪。原来这位户主体表65%灼伤,但根据政策不属于基地特殊照顾的范围,其妻对此十分不满,一直拒绝合作。经办人员在上门做工作时发现,该户家庭确实非常困难:户主已丧失劳动能力,妻子是无工作的外地人,无法享受到本市的补助,女儿尚在求学,便将该户列入特殊照顾名单申报,并及时张榜公布征求居民意见,最终获得通过,解决了该户人家的后顾之忧。
邻居们见此纷纷表示:这次动迁,确实是为居民着想,做到了让居民得益。本报记者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