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采取消费券补贴方式促进消费回暖,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伴随抢券热潮,一些"羊毛党"利用监管、技术漏洞,将消费券套现、交易,获取利益。目前,这一现象已经引起监管部门警惕,多地正不断完善消费券使用办法。郑州等地针对这类现象发布通告称,将追究消费券套现者的相关法律责任。
此前有报道称,目前全国有170多个地市发放消费券,累计发放消费券超过190亿元。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疫情期间,诸多消费领域一度"冰冻",疫情在国内得到基本控制之后,为了尽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提振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多地采取了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复苏,这同时也是一种民生利好,具有明显的民生属性。
但消费券却吸引来了"羊毛党","羊毛党"利用技术手段囤券,如有人写程序、开外挂抢券;通过虚拟IP地址或虚拟定位,绕开消费券领取的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组团抢鈥︹��"羊毛党"伪造消费,与商家合作套现。最后出现了"羊毛党"大量囤券,而普遍市民却一券难求。各地发放了大量消费券,其中究竟有多少能够让消费者、企业获得实惠,又有多少被"羊毛党"所"瓜分"?从报道来看,显然并不容太乐观。
"羊毛党"成了消费券的"最大得利者",这就违背了发放消费券的初衷。本是民生利好,本是促进消费回补的消费券入了少数投机分子的"私囊",这破坏了市场秩序,让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大打折扣,还会损害政府、消费者、企业的利益。发放消费券本是好事,不能把"好事办坏"。
"羊毛党"能够将消费券"收入囊中",还是在于发放消费券的过程中,存在各种监管漏洞,让"羊毛党"能够有机可乘。比如有相关部门就表示,消费券资金来源于多个部门,各主管部门分别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签订协议后,财政资金通过各部门拨给第三方,实际消费兑付资金数额从中扣除,结余资金缴回财政,并没有明确某一部门对消费券使用进行监管。
要用好消费券这一刺激经济、利好民生的手段,就需要能够弥补监管漏洞,对于恶意"薅羊毛"的"羊毛党"要依法予以打击,加大惩治力度,让他们为此承担相应的失信成本、违法成本。相关平台也要加强技术监测与风险防控能力。发放消费券,不能成了"羊毛党"的一场狂欢。而要让消费券能够落到实处,能够凸显民生属性,起到促进消费回补的积极作用,这样也才能将疫情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真正对经济、民生带来"双重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