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中,马角镇东北20公里外的江油雁门镇,2018年就曾发生放羊人被黑熊袭击的事件,受害人头骨骨折,多处受伤。
值得注意的是,救治这位放羊人的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一位医生当时对媒体说,从医多年第一次遇到人被黑熊咬伤的情况。据刘芳介绍,2005年他们在雁门镇调查时同样没有发现黑熊分布的痕迹。可见,与她实地调查的结论相符,黑熊在江油地区的活动范围扩大,人熊冲突增多,是近年新的现象。
"全世界总共有8种熊类,除了大熊猫是相对温顺的,其他基本都跟人有冲突。最近两起人熊冲突中的棕熊和亚洲黑熊,在全世界跟人的冲突都很普遍。"刘芳说。
刘芳解释说,熊是杂食性动物,既吃草、浆果、坚果等植物性食物,也吃旱獭、鼠兔或死亡动物等动物性食物,食物来源非常丰富,适应能力比单纯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要强,加上熊类在自然界几乎没有天敌,其他大型动物栖息地范围因人类活动明显缩小情况下,熊类与人类的活动区域仍然很接近。
根据刘芳对四川、云南高黎贡山和青海三江源地区人熊冲突的研究,亚洲黑熊在中国与人冲突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棕熊在青藏高原造成的损害也超过了世界其他棕熊分布地区。
"熊袭击人对城里人来说也许只是童话故事,但在深山里根本不是,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刘芳说,在熊出没的地区行动必须严格做好防熊措施,否则十分危险鈥斺��
"首先上山的时候要避免单独行动,一定要两三人以上结伴而行;行进中要不断发出大的声响,唱歌、说话,或者晃动树枝都可以,让野生动物知道有人经过。
一般来说野生动物是怕人的,认为声音会吸引它们靠近是个天大的误解。人熊冲突中熊和人突然遭遇,受惊后袭击人是最常见的情况,没有原因地主动攻击人极其少见;
还有就是带上防熊喷雾,这应该是相关地区居民必备的,在北美非常普遍,但目前国内基本还没有。"
刘芳介绍,防熊喷雾通常含有辣椒粉等刺激性成分。在野外遭遇熊时用防熊喷雾喷熊的头部和眼睛,趁熊暂时失去视力快速离开,已被证明对保护生命安全十分有效。
"一旦和熊突然遭遇,应该保持镇定,缓慢后退,退出几米后再逃跑。熊都有一个自己认为的安全范围,当人进入这个范围会引起熊的攻击。"
对很多故事里提到遇到熊可以"装死"的说法,刘芳表示应该没什么用,"像江油马角镇这次事件,黑熊还是把人拖了很远的。"
大概由于防熊措施得当,在四川进行野外调查的共5年期间,刘芳还从没有真的遇到过黑熊。
在2005年和2017年,刘芳的团队用15公里长、15公里宽的网格对整个四川省进行了区域划分,通过两次对比调查得出结论,亚洲黑熊的栖息地范围在四川的山地林缘扩展了。
事件发生后,江油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为了生命安全,可能会对事发地附近的几户村民进行生态移民。
刘芳说:"整个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目前人熊冲突是在加剧的。希望有关方面能加快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缓解冲突措施。生态环保举措促进生态恢复,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熊类的活动范围并提高了栖息地质量,人熊冲突增多的趋势如果不能得到缓解,可能会破坏我国多年来生态保护的成效。尤其是造成人的生命财产损失,可能会影响老百姓对生态保护的认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