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过了,月饼还不降价呀?”“不降价,接着卖。”蛋糕房工作人员回答得很干脆。
这与记者昨日在文化路一家超市看到的景象大不一样,该超市柜台上的月饼几乎都撤光了,仅留下一些散装月饼也由原价5元降至2.5元,仍然无人问津。此时的月饼,如同一只遭到集体抛售的股票,几乎要跌停板了也无人接货。
据记者了解,过完中秋节,多数家庭的剩余月饼都成了“甜蜜负担”。对此,您可以参照本报昨日A06版关于剩月饼新吃法的相关报道“减负”。
中秋节一过,商场、超市包括路边的摊位的月饼一下子就来了个“大撤退”,这些“剩饼”最终的归宿又在哪里?
业内人士分析,现在月饼企业一般是以销定产,库存量并不大。
据介绍,各个厂家处理“剩饼”方式差不多:一是保质期内低价销售,二用保质期内的月饼馅料做糕点,三是卖给养猪场做饲料。过了保质期的月饼要集中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