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开展的“餐桌保卫战”,上上下下形成了少有的共识。无论是全国“两会”的439名代表的议案、王岐山副总理的“对不起”,还是两天前李克强副总理关于食品安全的讲话,加上食人间烟火的广大消费者的异口同声,都认,“嘴巴上”的战争非打不可,非打胜不可。
在包括重庆在内的全国各省市,都发现了除毒奶粉、染色馒头、避孕药黄瓜以外的形形色色的新的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添加剂自然忝列其中。此时此刻,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站出来维护“基本盘”,说食品安全总体上是有保障的。这也是我们这些年对所有问题持的基本立场,与中国改革发展的战略现实相吻合。但笔者考虑,食品安全总体有保障的这个“总体”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或者说最基础的据源在何处。想去想来,觉得大米、面粉基本没出洋相,是基本盘不崩的基本保证。
依照西方一位鼎鼎大名的科学家的说法,人们饭量减少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因为胃要腾出来装酒肉。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一步步在提高是驳不倒的事实,但不能接受“何不食肉糜”的饱汉不知饿汉饥式怪问也是事实。大量的农民、农民工、城市低收入者,米饭、面粉加咸菜仍然是主食,这与喝酒了要吃饭保胃的滋味大不一样。
目前市场上的大米、面粉加添加剂的确极少,但不是绝对没有。咱吃猪肉自然看见过猪跑步的样子。有的小作坊的面粉白过北方的雪,就使用了添加剂。大米、小麦,现在不缺通风除湿干燥的技术,但如果允许用防腐剂,就等于给一些吃饱了撑着、道德水准低下的忘义之徒打开了一个通道——少一份保干的责任,一份“添加”的投机。
按标准加就不会出问题?没错。试想,中国的各项法规虽还需完善,但总体是完善的,人命关天的大事,哪一项拿不出“打板子”的标准呢?结果他让人吃了摇头晃脑、小命不保甚至“断子绝孙”的事都敢干。你可以对我们进行不能因噎废食的训导,也可以举出西方的规则对我们进行开导。但我看重的是实事求是,笔者也要奉劝“标准”的制定者来下面“走两步”,体验一把现实的生活哲学。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迭出的现实下,宁缺不滥,宁愿保守一点甚至带一点“机会主义”,也有利无害。何况大米允许添加剂究竟是利于提振食欲,还是利于强身健体,两眼一抹黑。为了保证大面积能“抗旱”,为了基本盘不缺口,我们有万个理由不允许在米饭里加“老鼠屎”——制止最后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