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联合利华瞒报问题食品仅仅是冰山一角,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瞒报,最终导致事态不可控制,三鹿公司宣告破产,至今还有好几万受害儿童没有得到赔偿;去年发生的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被查出三聚氰胺超标产品,瞒报了8个月;而最近思念、三全水饺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一事,也是瞒报了3个月被广州市工商局通报后才为民众所知。瞒报事件屡屡发生,一次又一次让民众猝不及防,瞒报已经成为食品行业的潜规则。
无论是立顿铁观音还是思念和三全,几乎都是在3个月前就被查出了问题,只是没有及时向社会公开。对于这一奇怪现象,北京市工商局有这样的解释:相关检测结果出来后需要向相关企业和被抽检人进行确认,中间需要一段时间。这样的解释让人看着犯糊涂,相关部门已经检测出结果了,还要向企业确认什么,你几时检测出结果只消向社会公开就是了,让消费者早日了解情况早日做防范。可质检部门并不是这样做的,他们检测出问题食品后,先只给企业下发一个通知,往往要拖到3个月后才向社会公开。
为何是3个月而不是3天,还是企业人士一语道破了天机,在缓冲期内,企业会重新选定另一批次产品送检,如果合格,企业名字就有可能从不合格名单中消失;像这种被公开出来的,一般应该都是问题比较严重,或屡教不改的情况。这就是企业和相关部门所谓的“沟通方式”,如果沟通顺利,企业就会有惊无险;如果沟通受阻,企业就有被吊销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危险,而吊销许可证则是企业家们最担心的事情。如此可以认定,这3个月时间就是职能部门故意留给企业的缓冲期,让企业能有充足的时间应付危机。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从“通知”到“公告”之间为何有那么久的空档期,也终于明白为何有那么多的食品瞒报事件发生。在三个月的缓冲期里,事情极有可能发生逆转,企业为了化解危机自会使出浑身解数。严重的问题或者屡教不改的才予以公布,那些犯了小错的食品,其错误在一番沟通后消失无痕,大大方方上了商店的货架,又大大方方进入了万千百姓家。可怕的是,这些被漂白了的食品民众连它们的名字都不知道。缓冲期成为有毒食品脱毒的秘密净水池,足以说明企业和职能部门之间的灰色交易有多深,他们合起来将消费者狠狠的玩弄了一把,这样的结局令人不寒而栗。
面对毒食品,职能部门并不是没有办法,他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当场公布抽检结果,吊销企业食品卫生许可证,向问题食品企业施以重罚,这三条无论哪一条都能捏住企业的命门,企业就会俯首,可是有几家职能部门这样做过呢?因为和企业的关系扯不清了,职能部门才会无视法律法规,故意留给企业私下了结危机的缓冲期。
不痛不痒的罚款岂能阻止企业道德的失守,毒食品源源而出,其根源恐怕也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