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家表示,建设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既可以保障食品安全,也能抑制游资在流通环节炒作,但需要防范成本过高推高商品终端售价。
对百姓的“菜篮子”而言,价格与安全是两要素,但“毒豇豆”等食品安全问题次次刺激人们的神经,而随着热钱和游资频频炒作,今年以来,“豆你玩”、“蒜你狠”等新词汇见证了农产品涨价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陈德铭坦言,食品安全事件及肉菜价格被炒作,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批发、零售等个环节,打击了消费信心,商务部决定继上海、大连等10个城市先行试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后,下一步将把其他具备条件的城市纳入试点,并逐步扩大到水果、水产品、豆制品等农产品。
“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做到无法追溯来源的产品不允许上市,上市的都可以追溯的市场准入体制。”陈德铭指出,商务部近期正在抓紧编制流通标准“十二五”规划,力争在3-5年内全面完成主要农产品流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于今年年底出台一批购销要求、等级、包装、标识、储存、保鲜、追溯等标准。
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中,商务部已把大型批发市场尤其是一级批发市场全部纳入试点,将力推电子化统一结算,同时进一步提高屠宰行业集中度,把产能向规模化、机械化、规范化屠宰企业集中。
“建设追溯体系,可以使各流通节点的信息互联互通,形成来源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追溯链条,有利于从各个环节对食品质量进行监管,及时杜绝游资、热钱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肆意妄为。”作为商贸流通领域主管部门的负责人,陈德铭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给出了样的评价。他同时表示,要完善蔬菜、肉类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细化市场保障供应应急预案。
相关专家指出,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除了市场供需矛盾加大的因素外,也与流通体系不完善、产地与市场信息不对称有关。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肉菜供应量的70%以上来自外埠,本地菜比重下降,北方城市本地菜比重小。流通体系链条长、环节多,导致流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既加大了食品安全隐患,也为游资提供了炒作机会。
“无论是吃的安全还是价格的安全,都得从流通领域着手。”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如能实现肉菜的全程可追溯,未来百姓的餐桌安全有望实现“保质”、“保供”、“保价”。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也认为,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流通成本,产销对接以需求指导生产,不但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更能避免游资进入,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相关专家看来,建立流通追溯体系,可以实现肉菜质量的全过程无缝监管,从根本上保障餐桌安全,但这一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也应引起足够关注。
“建设追溯体系,要防范成本过高,反推农产品终端销售价格上涨。”在洪涛看来,三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导致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扩容推高农产品终端销售价格,即提高农产品生产安全性增加生产成本;加大流通环节科技投入增加流通成本;加大流通领域监管力度会增加附加成本。杜志雄也表示,财政补贴不可能面面俱到,随着肉菜生产、流通企业负担增加,相关产品的终端销售价格存在上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