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消保委近期发布的《个人信息保护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对从100位志愿者处收集的788条垃圾短信、227个骚扰电话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情况依然存在,消费者饱受侵扰但维权困难。
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需要从源头上强化对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管理。《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明确,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征得消费者同意,“这些证明资料至少留存五年”。
同时,新条例还规定,消费者同意经营者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的,除双方另有约定外,不得增加消费者的费用,违反这一规定,商家或将面临最高达5万元的罚款等处罚。
“买了好几万的健身卡,最终却发现该卡只能在办卡的加盟店内使用,根本不和该品牌的几十家其他门店通用。”消费者陈女士的遭遇,相信很多消费者也有过。预付卡类的权益怎么保障?新修订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祭出了两大利器。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不仅明确,对发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可以通过资金管理、信息披露等方式予以监管,还要求被特许人在经营场所、网站首页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面的显著位置,标明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避免混淆加盟店和品牌自由直营门店两个不同的概念。
丁伟介绍,为了加强对加盟店不诚信行为的监管,《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还明确了特许人的责任,要求在与被特许人订立的合同中,明确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要求和保证措施、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赔偿责任的承担等内容,并对被特许人的经营活动加强指导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