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 刘虹辰)昨天,记者查询北京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了解到,本次首饰不合格商品一共涉及20多家企业的56款首饰,从锆石到K金,从水晶到珊瑚,从珍珠到钻石,……问题企业不止有周生生一家,问题首饰也不止是K金首饰一件。这使得诸多消费者质疑,珠宝行业还值不值得信赖?还有多少没有检测的珠宝首饰存在质量问题?珠宝业界诚信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记者调查了解到,一条4克左右的K金饰品,如果含金量不达标,规格每降低1K,一条K金饰品大约获利60多元人民币。这是根据昨天深圳市场的千足金每克370元的价格来计算的。
在昨天的调查中,深圳珠宝制造商很明确地表示,目前金价高企,各公司在对待含金量等问题上都非常注意,一般不会出错。更有珠宝商表示,按道理说,知名的珠宝品牌企业不会有意去占含金量那点便宜,尤其是做了几十年珠宝生意的品牌企业,减少含金量永远抵不上其公司的品牌附加值。行业人士甚至分析认为:有的公司销售量比较大,有可能是管理上出了问题。
况且,这一信息与记者掌握的信息完全是背道而驰。记者所了解的信息是:在18K金的批发场所,目前还是以克来算价,再加上每克10多元、20多元不等的加工费。而到了零售领域,居然出现了K金不以克算价的规则。太让人意外了!
在另一家国内知名大品牌的柜台,记者发现,这家企业明码标价,1条3克多的18K金项链根据加工难易度来标价,有的标价1900多元,有的标价1700多元,普遍是500多元一克。这样的标价记者还比较容易接受毕竟,这一知名品牌应该会存在一个品牌溢价。
在采访时,记者假装消费者询问各K金销售柜台,是否有权威机构的相关检测?多家柜台均表示,翡翠、钻石等均有相关检测,K金没有权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