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刘岩的母亲突然提出要刘岩到内蒙古歌舞团的一个业余舞蹈班学跳舞,刘岩听了很高兴。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刘岩的舞蹈天分得到老师的肯定,于是老师建议她去北京考试。结果她顺利通过了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考试,而且被录取。附中毕业后她又考取了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
刚进入舞蹈学院的时候,刘岩对这里的一切都极为兴奋,尤其是专业、系统的训练让刘岩感到快慰。学习期间,刘岩进步很快,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都突飞猛进。大三时刘岩参加了“荷花杯”全国舞蹈大赛,以《胭脂扣》夺得银奖,从此崭露头角,也为她今后的舞蹈生涯奠定了基础。
毕业后,刘岩选择了留校并成为舞蹈团成员。她虽然涉世不深,但成绩斐然:2002年获全国舞蹈电视大赛铜奖;2003年获桃李杯舞蹈大赛银奖;2004年以独舞《胭脂扣》获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金奖;2005年以独舞《桔子红了》获“荷花杯”全国舞蹈大赛金奖;2007年又在中国“文华奖”中,以主演舞剧《筑城记》和《红河谷》荣获唯一的双奖。同年,她代表中国参加首届亚洲青年艺术节获金奖第一名。
除此之外,她曾在3部舞剧中演过主角,在《瓷魂》中演瓷灵、《西厢记》中演崔莺莺、《红河谷》中演丹珠。不过要说在观众中更具影响的,还是在2006年央视春晚上,她与杨丽萍、谭元元共舞的《岁寒三友》。
当记者特别提到曾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两部代表作《胭脂扣》和《中国结》时,刘岩介绍说,《胭脂扣》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从文学角度看它已经很棒,加之编导以舞蹈的方式巧妙改编,使之成为一部极具艺术品质的作品,她自己也比较偏爱它。在舞蹈中,刘岩使用了大量的半脚尖技术,中间段落还有大量技术含量很高的动作。她告诉记者,因为舞蹈表现的是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所以在动作设计上也尽量使用了一些带有符号性的舞蹈语汇。
《中国结》也是刘岩钟爱的一部舞蹈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从理念到实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古典舞承继了以往古典舞剧目的成功因素;另一方面,又在把握打破传统、立足当代、寻求自我的创新精神上,更进一步地向当代舞蹈本体迈进。而《中国结》恰恰属于这一类舞蹈剧目中的佼佼者。刘岩的《中国结》无论在表现人物性格还是情感方面,都呈现了一种多样化和细腻化的品质,甚至包括对人性的关照。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就在2008年7月27日,刘岩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独舞节目,《丝路》的最后一次彩排中,由于车台操作失误,从3米高的表演高台上意外坠下,造成胸椎以下高位截瘫。
就在那个夜晚,刘岩和往常一样全神贯注,在美妙的音乐中翩然起舞。摇曳的长裙、飞舞的彩带,把人们带入了魔幻般的世界:“时而像凝固的敦煌壁画,时而似古道丝路的舞娘”。她精灵般的演绎仿佛带观众穿越时空岁月,和她一起感受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中华文化。
可是,就在她以动人的身姿展示奢华与美丽的那一刻,按规定动作,刘岩将从“电子薄纸”上跳跃到另一个平台上的时候,平台提早移动了。这个平台是由一辆可行进的车子制成,靠人工推移,由于配合失误,刘岩在平台上还未完全落足。
再回忆起这件事,刘岩的心态很平和:“这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你要把它看得特别不幸,就特别不幸,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就面对吧。不过,现在积极地做一些事情对我来说挺重要,其他的没有多想。”
刘岩说的“一些事情”,除做好身边的工作以外,还包括公益性活动。用她的话说,“对公益性活动会比较热衷一些”,至于身边的工作,则是指自身的学习和社会活动。刘岩目前正在考虑继续深造读博士生的问题,但是否还在舞蹈学院就读,“还没最后定”。
眼下,刘岩的大部分时间仍以康复为主。她告诉记者,大家看到她所参与的一些事情都是她比较感兴趣的,但还算不上是工作。
受伤后的刘岩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在上周刘岩为“跨越海峡的爱心——援助台湾风灾灾区赈灾晚会”起舞。在短短3分钟的舞蹈中,刘岩随着音乐舒展着双臂,表达着希望和美好的心境。她虽然只是坐在轮椅上演出,但依然表达了她对台湾受灾民众的真诚祝福。
刘岩最后表示,以后还会有选择地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前提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尽其所能。她还想通过本报告诉读者,“在与病痛抗争的过程中,心理的调试显得特别重要,如果能给读者一点建议的话,那就是不管你在生活中遇到怎样的问题,都应该以一种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也是我这么多月来能够坚持过来的一个经验,或者叫做方式,也算是我一个特别大的收获。所以我愿意以此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