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一直是大多数考生感到难度比较大且挑战性比较强的科目,除了考查的题型较多、知识点覆盖面较广以外,像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这类考题出题形式更加灵活,对于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更高,这也是影响考生在数量关系科目拿高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考场上要取得一定的优势,除了做对基础题,掌握基本方法,更要掌握一些快速解题的技巧,这样才能在数量关系的战场上脱颖而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如何在行程问题中善用巧用比例法。
使用情景:在行程问题中存在基本公式,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存在三者当中某类量不变,而另一类量存在比例关系,那么第三类量也一定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此时可以尝试使用比例法解题。
使用技巧:,若s不变,则v与t成反比;若v不变,则s与t成正比;若t不变,则s与v成正比。
【例题】小王从单位开车去省城,如果他把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15分钟到达;如果按原速度行驶3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到25%,也比原定时间提前15分钟到达。问小王单位距离省城( )千米?
【解析】第一步,小王从单位去省城的运动过程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从图①可以看出,小王从单位去省城路程s不变,v原:v提=5:6,根据v与t成反比,可以得到AB段t原:t提=6:5。提速后比原定时间提前15分钟到达,因此一份时间差是15分钟,那么按照原来的速度行驶AB段需要15*6=90分钟。
第三步,从图②可以看出,小王从C点开始提速,比原定时间提前15分钟到达,15分钟的时间差实质上是在BC段产生的。在BC段路程s不变,v原:v提=4:5,根据v与t成反比,可以得到在BC段t原:t提=5:4。因此一份的时间差对应15分钟,那么按照原来的速度行驶BC段需要15*5=75分钟。
第四步,由以上信息可知按照原来的速度行驶AC段需要90-75=15分钟,因此按照原来的速度行使,15分钟对应的路程是30千米,AB段所需要时间为90分钟,那么对应的路程是180千米。因此选择C选项。
总结:通过上述例题可以看出,这类行程问题难度确实较高,主要体现在题目条件较多,运动过程中某些量还会发生变化,因此运动过程显得更加错综复杂,并不能一下子找到解题的方法,大部分考生遇到这类题目会惊慌失措。在此给大家一些小建议,抓住题干给定条件,若不能直接套用公式或者简单列方程,那么可以考虑寻找比例法使用的特征,这样既能快速解题,又可以多拿一道题的分数,何乐而不为呢!祝愿所有的考生都可以在考场上巧用比例,玩转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