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类题目是简答题中考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专门题型,其特征是题干中的动词为自主拟定类动词,宾语为对策类要素词。在近几年的申论考试中,该类题型考察频次较高。对于解决问题类题目,因为答案中的对策类内容可以自主拟定,答案的灵活度较高,所以题干中对于答案限定的要求相对较多。而我们想要在这类题目的作答过程中拿到更高的分值,就要提前了解题干中的限定要求。
在限定要求中出现较多的包括针对性、可行性、具体性。
针对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上两个方面的针对。内容上的针对主要指对策类内容来源于材料中的问题且能够刚好解决问题。例如材料中的问题是监管渠道少,那么对应的对策应为丰富监管渠道,而不是加强监督监管,两者虽都是监管方面的内容,但是加强监督监管却无法直接对应"监管渠道"进行作答。形式上的针对主要指在问题和对策都在答案中呈现时,两者之间能够做到对应。想要做到针对性作答,可以在材料阅读过程中找到具体性问题,结合具体性问题的表述反推对策。
可行性是指对策内容符合当前时代背景可以操作执行。例如想要解决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这一问题时,通过战争手段掠夺更多资源的做法就属于落后于当前时代背景,不符合和平发展的理念;而发展航空科技进行星际殖民又超前于当前时代背景,短期内科技水平无法达到标准,两者都属于不可行的对策。想要做到可行性,则需要了解现在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规范对策内容。
具体性是指在字数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的细化对策。例如在解决小区居民不配合疫苗接种这一问题时,单纯写出加强宣传教育则太过笼统,不够具体。想要满足具体性要求,可以在方向性对策的基础上,将对策的主体、对象、方式、内容进行展开。一般情况下如果题干中给定了明确的作答身份,则主体可以省略,如果问题都来源于同一个对象,则对象可以省略,因此在展开过程中重点应放在方式和内容两个部分。
通过三个要求的满足,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解决问题类题目答案呈现的专业度,为提高分数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