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受访者中有20%的人尝试过电子烟或未来很可能会尝试电子烟
B.即使只尝了两三口电子烟,也有可能提高吸传统香烟的可能性
C.受访者中正在吸电子烟的有60%表示未来一定会尝试传统香烟
D.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比传统香烟小,但仍然含有很多有害物质
论点:从未吸过传统香烟的年轻人中,那些正在吸电子烟的人更有可能尝试传统香烟的可能性,有关电子烟的监管政策要注意保护年轻人。
A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有20%的人尝试电子烟或未来是否会尝试电子烟,与正在吸电子烟的人是否可能尝试传统香烟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增加论据。论点一方面讨论"更"可能尝试传统香烟,是将"从未吸过传统香烟的年轻人"和"正在吸电子烟的人"作比较,该项表明不抽电子烟的人,即使只抽两三口,也会"提高抽传统香烟的可能性",能够支持论点;另一方面,论点也在讨论"有关电子烟的监管政策"的制定,该项表明抽电子烟的确容易让人提高抽传统香烟的可能性,故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综上,该项具有加强作用。
C项:不明确项。该项只讨论了"正在吸电子烟的人"中60%表示未来一定会尝试传统香烟,并未提及"不吸电子香烟的人"的情况,未进行比较,不具有加强作用。
D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电子烟的危害比传统香烟小,但仍然有很多危害物质,主要说的是吸烟的危害,与正在吸电子烟的人是否可能尝试传统香烟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这道题中的A选项中"尝试过电子烟或未来很可能会尝试电子烟"就是因为不属于"正在吸电子烟"的人所以排除。
【例2】从1995年起,印度某地每年有数百名贫困儿童患上一种急性大脑疾病。患儿常在清晨出现癫痫症状,许多儿童很快死亡。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每年5月-7月。该地区盛产荔枝,5月-7月恰好是荔枝成熟的时间,因此有人怀疑这种病症可能与荔枝有关。研究发现,所有荔枝中都含有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没熟的荔枝中这两种物质含量更高。研究者认为,这些患者属于次甘氨酸和亚甲环丙基甘氨酸中毒,病症爆发确实与大量食用荔枝有关。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结论?
A.所有患儿的尿样本中均检测出了亚甲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
B.居民根据官方建议限制了儿童每日吃荔枝数量,两年后患病人数大幅降低
C.相比没有出现病状的儿童,生病儿童患病前吃过荔枝的可能性更高
D.相比没有出现症状的儿童,生病儿童更有可能吃下生的或者腐烂的荔枝
论点:这些患者属于次甘氨酸和亚甲环丙基甘氨酸中毒,疾病爆发确实与大量食用荔枝有关。
论据: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每年5月-7月,该地区盛产荔枝,5月-7月恰好是荔枝成熟的时间。所有荔枝中都含有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没熟的荔枝中这两种物质含量更高。
A项:不明确项。只是在患儿的尿样本中检测出了这两种甘氨酸,但不能表明这些患儿一定食用了荔枝,不具有加强作用。
B项:增加论据。表明在没有食用大量的荔枝之后,患病的人数大幅度降低,能够表明疾病爆发与大量食用荔枝有关,具有加强作用。
C项:不明确项。生病儿童吃过荔枝的可能性高,但无法确定患病儿童是否吃过大量荔枝,不具有加强作用。
D项:不明确项。生病儿童更有可能吃下生的或腐烂的荔枝,无法确定致病的原因究竟是由于荔枝未成熟或者腐烂,还是大量食用,不具有加强作用。
这道题论点强调了"大量食用",而C选项和D选项中分别提到的是"吃过荔枝"和"生的或者腐烂的荔枝"都不属于"大量食用",和论点关系都不明确,可以排除。
结合上述两个例题来看,当我们关注到论点或者选项中的限定词语时,既可以更准确地帮助我们理解论点所表达的意思,又能够让我们快速排除掉一些迷惑选项,不失为一个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