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随着贵州最后9个贫困县的脱贫摘帽,宣告了全国脱贫攻坚的目标已全部完成。而我们在农村的工作内容也从脱贫攻坚胜利的"倒计时"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行时","乡村振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是政府工作的重心,也是公务员、事业单位面试,甚至是国企银行面试考试的重点。
"乡村振兴"相关的题目其实并不简单,往大了说这涉及到国家战略方针,是顶层设计;往小了说又关系到每一个人身边的点点滴滴。那如何在答这类题目的时候能做到言之有物,字字珠玑,段段入心呢?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就是理清答题的脉络,也就是作答思路。
"乡村振兴"相关话题不光是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其常识性的内容,所以该问题本身是有两个比较普世的作答思路,其中一个是按"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来回答相关问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说得直白一些,这五个维度就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我们可以按照这五个维度来分析乡村振兴相关的问题,这样可以做到十分全面。但是,这种思路有一个问题,就是维度太多带来的答题内容可能会比较冗长,同时部分维度之间或许会存在交叉,导致出现前后杂糅的情况,显得逻辑混乱。
而另外一种思路是笔者推荐的,就是按照"三农"这个维度来作答。"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乡村振兴"也是旨在解决"三农"问题。所以,以"三农"作为思路来回答乡村相关题目是符合我们的一贯认知的。比如,之前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用除草剂打黄麦苗制成"双龙戏珠"等图案来吸引游客的事件,其实问题就出在"三农"上。从农业来说,这其实是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的表现,从农村方面说又体系出缺乏科学的监管和引导,而从农民的角度来看也暴露出不少农民素质相对比较低,缺乏专业的技能和有效的增收手段等等。因此,以"三农"作为维度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能够应对乡村类题目的有效手段。同时,考生们在作"乡村振兴"相关热点积累的时候也应以"三农"为框架进行梳理,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条理、有体系。
其实,用"三农"来回答"乡村振兴"相关问题与我们面试圈子里的"主体分析法"是异曲同工的。"三农"就是三个主体,就着农业、农村和农民来提对策、作分析也是在套用"主体分析法",它与"主体分析法"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到特殊的关系。而我们的考生要把最基本的理论掌握清楚,再因地制宜的运用到当下的时代热点,这样才能在学习时举一反三,在备考过程中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