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切从战略的角度出发,人力资源体系的建设基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相匹配,并且能够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
站在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上看待人力资源、思考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工作,而并非仅仅站在部门、专业的角度上规划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在很多中小企业中HR就犹如一个手持灭火器的“救火员”,哪边起火救哪边,结果却是身陷火海不能自拨,更有甚者便葬身火海!为何?除了企业自身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外,很大程度上是在人力资源工作的伊始就没有一个全局化、战略化的布局和规划。在实际工作中随着问题的突显,就只好拆了东墙补西墙,最后出现越乱越忙、越忙越乱的局面,根本无法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上的支持。
其次,人力资源工作建设体系化。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人力资源工作并非仅就某一板块,而是基于整个人力资源体系进行建设。人力资源的各个板块之间并非单独存在而是环环相连、环环相扣。在中小企业中HR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力资源各板块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段间内重点抓哪个板块,哪个就见点成效,不抓就不见成效,甚至是推一推才动一动。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人力资源没有形成体系化建设,每个板块都处于独立、单列的状态,板块之间没有被有效地串连起来,相互无法借力,不能形成合力。最后导致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畸形”,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就自然无法很好地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
其一,战略伙伴。企业的中流砥柱,伴随企业基业常青。
此类员工表现为:对于企业价值观有着高度的认同,同时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及能力。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中,此类员工作为企业的战略伙伴而存在,是企业价值的积极创造者,他们多处于企业金字塔的顶端,我们将视其为企业的宝贵财富,重点培养的对象。对于HR来讲,与此类员工应建立起战略合作的关系,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可选择长期甚至无固定期的合同类型。
此类员工表现为:对于企业价值观有着较高认同,能力基本适用于企业岗位需求,能力、素质平平。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中,此类员工作为企业的跟随者而存在,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他们多处于企业金字塔的中端和底端,我们将视其为企业重要的资源之一,将对其进行长期的培养,以便使其逐步提升成长为企业的战略伙伴。对于HR来讲,与此类员工应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可选择相对长期、稳定的固定期限的合同类型。
此类员工表现为:对于企业价值观并非认同,但却拥有着高素质、高能力,在某一阶段被企业所需求。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中,此类员工作为企业的雇佣兵而存在,是企业的人才和资源之一,他们因企业需求而处于企业金字塔的中、高层,我们将其视为企业阶段性的合伙人。对于HR来讲,与此类员工应建立起阶段性的稳定关系,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宜选择一定期限内的固定期限合同类型。
此类员工表现为:对于企业价值观不认同,且绩效平平或者较差,在企业的任何一个时期内都会存在这类员工,在企业的任何一个阶段也都不需要此类员工,他们是企业的糟粕,如果存在也必将成为企业的一个反面教材。在当前的形势下,HR对此类员工必然要“当断则断”,迅速做出回应,坚决予以辞退处理。
不可否认,在企业管理中人既为“资源”也为“成本”。面对当前的形势以及企业长远的发展需要,对于人力资源的“盘点”势在必行。而明确企业用人的根本依据从而正确地划分人力资源,将成为人力资源工作的“原点”。
一则,根据企业战略需求确立岗位性质、内容、标准。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多余岗位的存在,在现实工作中原有的一些岗位已经名存实亡,同时有些事情却没有人去管、去做。可以说企业在不停地前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的变化、需求的变化,原来的岗位设置已经跟不上企业的步伐。根据企业战略需求重新配置岗位变得十分重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用工低成本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企业中的人工成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而降低人工成本的第一步则是根据岗位的性质、内容、标准正确地确立岗位,使每个岗位的存在合理化,使每个岗位都可以发挥应有的效能。
次则,根据岗位需求把适合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上去,做到人岗匹配。在企业中人既存在“资本”的一面同时也存在“成本”的一面。
需求与岗位;能力与效率;员工与企业;相辅相成!企业价值来源于市场更来源于员工;员工价值来源于自身也来源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既是对岗位进行配置,更是对人员进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