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的刚性就业观相比,知识经济时代新的自主就业观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岗位就业的模糊性。传统的就业观主张的是一种刚性而狭义的岗位就业,而新就业观主张的是一种弹性而广泛的社会就业,两者相比,新就业观具有更大的可容性、可变性和流动性。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纷纷从工厂和办公室走出来,工作家庭化成为现实。工作家庭化带来了就业方式的革命。
其次是就业市场选择的自主性。劳动者可以自由地寻找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专长、志趣的有发展前途的劳动岗位;企业可以自由地挑选适合工种需要、技术要求、专业知识对口和身体合格的劳动者。在双向选择中,任何一方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另一方的头上。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和闲暇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分离以后,又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闲暇中会有某种劳动、劳动中也会产生闲暇,闲暇和劳动常常是和谐地融和在一起,致使现代人的闲暇时间大量增加,工作和生活质量得以真正提高。
第三是就业主体的适应性。知识经济时代,“蓝领”减少,“白领”增加,以新型“金领”与“粉领”为代表的知识阶层将独领风骚,成为社会的时尚阶层,科学家的创造性、探索性智力劳动越来越重要,企业家的开拓性、经营性脑力劳动越来越可贵,从而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的适应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一方面,劳动者要根据有关劳动岗位的需要不断学习或补充相关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劳动者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品性和掌握最新知识的能力,还要磨砺和完善自己的情感品性,使自己的创造能力发挥至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那种具有随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和素质的劳动者。
由此可见,传统的就业观恪守以一次就业为主,并且“从一而终”,劳动者的劳动仍然主要是谋取物质生活条件的手段,而不是自主活动的积极实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者主体性的发挥。知识经济时代的自主就业使劳动者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爱好,选择认为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在从业活动中,“一方面,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生存的自然条件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恩格斯:《反社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89~2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