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 我厂始终在高度重视主业发展的同时抓好多种经营,为下岗分流人员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我们充分利用工厂厂房、水电、劳动力、生活设施配套的优势,与外商和民营企业合作,引资兴办合资企业,从开发短平快的小项目入手,逐步向高科技项目迈进。几年来,先后开办了近 20 家多种经营企业,为主业分流下来的 500 多名职工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同时还吸纳了工厂职工子女和附近社会劳动力。
一是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 例如,利用云贵地区棕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出棕纤维弹性材料。该产品连续两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2001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双高一优”项目。用此材料生产的“大自然”牌全山棕床垫已经成为家俱行业的知名品牌, 也是我厂一项具有广泛市场前景的拳头产品。开发这一项目,安置了200多名下岗分流人员和职工家属,遍布全国的300 多个营销网点还安置了 600 多名当地的下岗失业人员,并为云贵地区800 多割棕丝、编棕绳的农民提供了增收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我们还利用西南地区质优价廉的大米、蔬菜、肉食,开发了方便米饭,产品出口16个国家和地区,安置下岗分流人员和职工家属 185 人。
二是利用工厂基础设施配套的优势,发展传统重工业产品。 如生产钢丝绳、铜材等重工产品,对水电汽等基础设施要求较高,我们充分利用本厂基础设施完备的优势,引进外资,开发重工业产品。中美合资的“宇宙”牌钢丝绳是我国第一家获得美国石油协会 API 标准的钢丝绳产品, 2001 年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扶持的出口创汇产品。目前,钢丝绳和铜加工项目共安置280多名下岗分流人员。
三是利用人才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品。 如片式电感、锂电池正极材料、纳米氧化锌、稻壳餐具、复合反渗透膜、微型硬盘等项目,就是利用工厂多学科人才集中的优势发展起来的。其中,绕线式片式电感器是国内同类产品中唯一一家获得军标认证的产品,去年还获得总装备部的奖励,这一项目安置职工 139人。今年,随着部分高科技项目的陆续投产,还将吸纳 1000 多人就业。
(二)实行后勤社会化,拓宽就业门路
我厂在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前,每年要为后勤服务补贴 1000 多万元,成为企业发展的沉重包袱。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必须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但同时 450 多名后勤职工将面临下岗。为使这部分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我们提出了“后勤社会化”的目标。也就是盘活国有资产,变非经营性资产为经营性资产,面向社会扩展服务领域,发展具有广阔就业空间的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通过努力,我厂的后勤已由劣势转为优势,变包袱为财富,后勤职工全部得到安置。 厂办幼儿园、学校、医院、招待所,通过走“立足工厂、面向社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改革之路,不但解决了后勤服务机构从企业中剥离后职工的分流安置问题,工厂每年还减少补贴 700多万元。例如幼儿园,过去每年需补贴100多万元,近年来,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保育教学质量,逐步成为贵阳市知名的“省级示范幼儿园”。目前,全园幼儿人数在 850 人以上,其中在这里全托的非本厂职工子女就有600多人,年收入超过300 万元。 我们将原房产处撤消,成立了物业公司,为社区居民提供保洁、保卫、房屋及管道维修等便民利民服务,不但丰富了社区服务项目,还实现了自负盈亏,减少了原本每年对房产处的100多万元补贴,并解决了 50 多名职工的就业问题。对工厂的行政处,我们准备成立客运公司,经营贵阳至都拉营线路,减少工厂补贴 100 多万元,解决 60 多名职工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