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在劳动中的特点也是优点,耐久、持久力强、平衡力强,容易掌握要求准确的手部运动和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定型工作。
国际上社会学家认为,妇女适应的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传统由妇女干的工作,如烹饪、清扫、缝纫、纺织等;不费体力、不大费体力的工作,没有危险或不大有危险的工作;耐心的服侍性的工作、文化性的工作;和孩子接触的工作。
近年来全国各地培育出一批投入少、见效快、便于操作,且适合大龄女工再就业的新产业、新行业。如为上学孩子准备的“小饭桌”、补充幼儿园不足且收费较低的“家庭幼儿园”,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后看管、辅导的“接送孩子上学公司”,帮助双职工的“净菜公司”、“家庭服务公司”、帮助老人的“病中陪护公司”、“关怀医院”(帮病人翻身、擦澡、看护、陪伴、喂水、喂饭等),等等。这些产业一般以社区为中心来建立、组织,劳动按钟点收费,故又名“钟点工”。还有的是组织心灵手巧的女职工编织、刺绣、手制工艺品出售,以美化生活,甚至出口。这些行业乍看都像一般家务,其实它们都是面向21世纪的新产业。这些产业不但适合下岗女职工的心理、生理特点,而且可以采取多样化劳动组织形式,如弹性工作时间制度(除核心劳动时间必须上班外,其它时间可按各人要求自己安排),一个岗位两个人分着干的分职制,非全日工作制等,并按实际劳动时间计算报酬。这样,就完全可以适应已婚女工双重社会角色的特殊需要了。
就业问题是世界性热点问题,放眼世界,全球就业形势严峻,世界各国失业人数很多,而女性就业人数却日渐增长。这是由于全世界产业结构向现代化推进,特别是第三产业、信息产业发展快,为妇女就业提供了广阔领域。还因为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化发展,特别是非全日工作制使女性的就业机会大大增加,再加上女性平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独立意识增强,使全世界女性就业率不断上升。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虽然使一部分女职工经历产业结构调整的转业阵痛,但也给女性就业带来了机会。我们可以肯定,随着中国改革和发展,在渡过阵痛之后,我国广大妇女会创造出更广阔的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