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1月6日消息:《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以及配套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已于1月1日正式施行,但部分用人单位对新法还知之甚少,一些企业在劳动用工和招聘时存在明显违反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还有一些企业错误理解法律条文而作出了突击裁员、变相劳务派遣、重签劳动合同等等规避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
A.海口市某知名连锁餐馆从今年1月起执行根据《劳动合同法》要求修改后的本单位规章制度,规定不以任何形式向员工收取押金、保证金或培训费等费用,而且还规定单位应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B.下岗职工老张日前到海口大同路一家职业中介所找工。工作人员给老张联系了一家单位,条件是交100元押金,成功了再交50元中介费,失败了则只交5元服务费,100元押金退回。老张去那家单位发现待遇很低,就没有签约。结果职介工作人员却说是你自己不愿去,介绍是成功的,不肯退回押金。
省人事劳动保障厅监察处处长秦荣满说,根据新法,单位招聘职工不得收取押金、扣押证件等。在实践中,有些企业以防偷、防跑、防犯规等等为由,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收取押金、保证金等,这种做法是违反法律的,一旦劳动者向劳动部门投诉,企业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在老张的遭遇中,职业中介违背了《就业促进法》中,不得收取劳动者押金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老张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处理该职业介绍机构,要求退回押金。
A.今年1月,海口市滨海大道和蓝天路的几家酒店,向劳动监察部门咨询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后,随即与本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补签了合同。据了解,其中某酒店已经与40多名员工补签合同,在合同条款中,还增加了社会保险条款。
B.海口海府路某商场聘用保安50多人,两年来,一直未与这些保安签订劳动合同,2007年12月,该商场将他们成批解聘,引起了强烈不满。
省人事劳动保障厅法规处处长吴建萍介绍,《劳动合同法》在用人单位法律责任方面做出了新规定。如对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或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了支付两倍工资的约束措施;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或按正常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法律责任。
A.2007年12月底,海口市某医院通知在该院工作的数十名清洁工,劳动合同已经到期,院方已经将环境卫生全部外包给一家物业公司,从今年1月起所有清洁工应与物业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这引起了员工们的不满,并进行了集体抵制。
B.2007年11月,海口某高校有职工反映,学校打算将一些保安和清洁工的关系转到劳务派遣公司,这样他们就会变成该公司向学校派遣的人员,与学校没有了劳动关系。
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作出了规范: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限定了劳务派遣岗位的范围,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A.刘先生自1999年至2007年9月一直在海口某电信公司上班,2007年9月该公司单方面解除了与他的劳动关系,刘先生要求该公司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但该公司置之不理。
B.邱先生是三亚一家地产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已经在公司工作6年,月工资达到8000元左右,今年1月,他与公司的劳动合同到期,公司打算不再续订合同,邱先生向律师咨询时发现,按照1月开始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他所能得到的经济补偿金只能是三亚社会平均月工资的3倍数乘以6,大约只有2万多元,这个数字比原来规定的以本人的工资为标准计算要少了一大笔钱。
省人事劳动保障厅法规处处长吴建萍认为,用人单位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必须支付经济补偿。新法增加规定了向高收入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限额。即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王小姐是海南某高校一名女硕士研究生,在2007年找工作时她发现很多单位在招聘海报上明确说明仅限男生,其他单位对于女生也大都含蓄拒绝:'我们单位经常会出差,你一个女生不方便,还是另谋高就吧。'虽然也有少数单位有招女生意向,但又附加条件,比如3年之内不许结婚,即使结婚也不得生育。
省人事劳动保障厅培训就业处处长李宏亮说,《就业促进法》明确了政府在保障公平就业方面的职责和用人单位与职业中介机构不得性别歧视的义务,即'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也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妇女结婚生育的内容'。
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
第十二条国家鼓励各类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岗位。
国家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
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逐步完善和实施与非全日制用工等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
第二十七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
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鼓励、指导企业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多种就业形式,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