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大潮汹涌而来。在监管机构还未全面出台管理规范的背景下,一旦发生纠纷,双方可能面对金额小数量大、立案难、取证难等难点问题。在近日由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市律师协会主办的互联网金融争议解决与法律服务创新研讨会上,80多位来自法律界、互联网金融行业专家围绕互联网争议难点应对举措及法律服务创新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上,不少法律界人士指出,互联网金融行业纠纷具有金额小、数量大等特点,一个项目往往有几十、上百甚至上千人参与,并且分布全国各地;一旦项目违约或出现挤兑事件,往往给纠纷解决增加难度。例如,在立案时究竟作为一个案件还是作为多个案件立案,投资人地域分散造成的争议解决时间及资金成本高企等问题。
其次,很多互联网金融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时,往往都面临着立案难的问题。同一案件涉及主体众多,确定诉讼主体、审核起诉材料都是十分繁重的工作任务。另外,法院在使用传统送达方式进行诉讼文书送达时,同样也会耗费较长时间,如果案件还需要再追加第三人就会导致案件审理过程更为复杂繁琐。
也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取证难是互联网金融纠纷进入司法程序遇到的另一个特点。互联网金融交易基本都在平台上进行,通常没有签订纸质合同。当出现争议纠纷时,投资人往往无法获得有力的交易证据,一旦平台被黑客入侵或者平台跑路,这些电子证据就会被销毁,投资人除了一个付款给平台方的记录证明,将无法提供其他强有力的追偿证据。
不少与会代表认为,面对这些互联网金融行业新兴的纠纷难点及普遍问题,仅靠平台自身的风险防控远不能解决一切,仲裁机构、司法服务机构及律师行业的积极介入和创新服务变得尤为重要。
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联络处处长安欣表示,面对法院立案难的问题,仲裁成为了当前互联网金融争议解决的一个便捷手段。
对于破解互联网金融行业纠纷取证难的问题,专门从事在线电子合同签订业务的法大大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法务官梅臻律师认为,电子证据的保存是解决取证难的重要手段。在线交易的一个关键证据就是电子合同,签订一份规范的电子合同是对平台及投资人权益的最佳保障。
参加会议的贷帮网首席执行官尹飞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要想健康地发展,必须要加强法制监管,减少行政干预,发挥市场主体的力量,这其中规范的法务流程及法治建设应该是最基础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