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工程项目施工的利润回报,投标人在编制投标报价时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使用相应的投标技巧,其中不平衡报价法被广泛应用。所谓不平衡报价,就是投标单位在投标总报价确定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内部各项目报价,以期既不提高总价,不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的经济效益。合理的利用不平衡报价法,可以给投标人带来更多的利润回报,但是如果不平衡报价太过明显,则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为了避免明显的不平衡报价带来的风险,招标人会对投标报价数据进行清标,如果其中有清单项价格明显不合理,有可能会被扣分甚至被认定为投标报价不合理被废标。即使侥幸中标,在施工过程中,经验丰富的业主可能会采取设计变更的方式来减少损失。
案例:招标人在计算工程量清单时,水泥砂浆楼地面的地面面积计算错误,实际为17304.34m2,而工程量清单中为11832.59m2。某投标人发现了此问题,预计实际结算的工程数量会大于工程量清单中的数量,于是在此清单项上采用了明显的不平衡报价策略,报价由12.35m2调整为54.35元/m2,相应调低其他项目的价格,以保证总价的优势。根据评标办法,此投标得分最高中标了,但是签订施工合同后,业主发现了此问题,于是要求设计院变更此清单项的做法,在结算时重新确定此清单项的价格。结果施工企业不仅没有在此清单项上得到预期的利润回报,反而因为降低了损失了整个工程项目的利润回报,而且业主因此降低了对此施工企业的信任度。
聪明的投标人都会在编制投标报价时适当应用不平衡报价法等投标技巧,但价格的偏差会控制在适当的幅度内,比如15%以内。这样做既可以适当的提高预期利润回报率,又不增加不平衡报价给评标过程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