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应该也同样适用于无论是写具体商业项目中的文案,还是写一封应聘的邮件文案。只要求职者愿意去想象下,看到自己文案的人,看到自己简历邮件的人,就坐在自己对面。你会怎么称呼、该如何措辞、你的呼吸节奏、沟通技巧、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应该就会比其他人有更大的可能性,获得消费者/面试官的注意力。
也许,有“能写文案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个感受的根本原因,其实不是上面我拼凑起来的主观臆断。而是另一个我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愿意写文案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才是最让人感到无力的地方。
今年B站有部很火的纪录片《人生一串》,在片子的弹幕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网友们在弹幕的发射用语中,更习惯表白“文案”,而不是表白“解说词”。
而在以往,我们会把电视节目里出现的文字信息,叫“解说词”、“旁白”、“字幕”……
再就是,如果你随手在微博的搜索框里输入“文案”这两个字,也会发现,网友们已经会不自觉把给自家爱豆配的表情包文字叫文案,把自己喜欢的博主写的文字叫文案,甚至把歌词叫做文案,把电影台词叫文案,把小学生写的诗叫文案……
也就是说,在非行业从业者们眼里,“文案”这两个字,可以概括的范围应该是越来越大了。
这对我来说,完全是颠覆我以前的“惯性思维”的。我以前很固执地认为,“文案”是商业传播中的一环,它必须要起到促进产品销售,或者为产品销售构造氛围的作用。
但或许,当“文字”只要是有沟通力的,那么或许它都可以称之为“文案”。
另外,原本最近我本想趁着2018年过去一半的契机,来做一期稿件,盘点一下上半年我个人眼里很喜欢的10组文案。但最后,如果我用那种纯广告文案,或者必须是在营销案例中出现的文案标准去筛选的话,根本找不出10组。只有我把“文案”的范畴,扩展到广告以外的领域时,比如电视节目、电影宣传、音乐作品、新媒体编辑写的标题……这10组文案,是可以筛选出来的。
实际上,对我自己来说,2018年大半年时间里看到的“文案”,喜欢得多一点的,也确实是“广告文案”之外的一些“文案”。
比如广告公司小Team随性记录的一支短片里的一句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