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营销的发展史伴随着AR的进化史,并在2016年《Pokémon Go》火爆全球之后迎来黄金期。在这十年特别是近两年,产生了不少颇具影响力的AR营销案例。
卫浴品牌科勒推出的AR混搭实验室,创意之处在于AR眼镜、智能交互的引入。鉴于手机等屏幕的局限,AR从业者一直的方向是让现实世界作为交互界面,研发打破屏幕局限的产品。比如:视场角更大的AR智能眼镜,并且让语音、手势、肢体动作等更自然的交互方式成为常态。
在科勒AR混搭实验室中,用户戴上AR智能眼镜,通过语音、触摸板定制卫浴产品部件,并同时把过程投射在墙体上,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随着AR智能终端的逐渐成熟,将代替手机AR成为AR营销载体。
瑞典家具家居用品品牌宜家在AR上布局已有几年,基于ARKit的AR应用IKEA Place支持消费者在购物前,把与真实商品同规格的产品放在指定位置,以预先体验产品的匹配度。
预体验类的AR营销目前并不少见,商品已经涉及汽车、手表、衣物、化妆品等各类型商品,但局限于手机屏幕、三维场景识别与重建等技术,并不能完美的模拟真实商品的感觉。但这种方式与目前二维图片、视频等网页信息相比,不得不说是一次巨大的进步,让零售从二维走向三维。
亨得利AR手表、上汽通用AR看车、京东AR购物等体验都可圈可点.这里之所以选择宜家作为代表,则是因为从目前的场景中来说,家具产品明显更有想象力,居住环境、风格差异大,个人喜好同样有很大区别,高沉浸感的商品预体验正在升级消费方式。也许,不远的将来所有的商品都能“预体验”。
OPPO的惊喜创意拍应用推出在2014年,支持用户定制,同时主打实景交互,用户可以给任意物体拍照并叠加视频、录音。内容的个性化是营销的方向之一,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和粘性,该AR应用实现了广义上的个性化,当时作为OPPO 发布会的主打应用推出,但局限于当时的市场环境、网络条件等因素,该应用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传播反响。
然而截至目前,也并没有产生UGC AR的典型案例。
从去年到现在,国内星巴克已经进行了多次AR关联的营销活动,去年12月在上海推出全球最大AR咖啡烘焙厂,占地两层3万平方英尺,使用3D物体识别技术,在店面中的十几个关键位置隐藏AR线索,顾客使用AR扫描功能,沉浸式探索“从一颗咖啡豆到一杯香醇咖啡”的故事,宣扬咖啡文化。
在新年期间,又推出支付宝“AR扫一扫”玩萌友领福利活动,参与人次在几百万级别。
星巴克的AR营销值得肯定的是全流程融合的体验式零售,让AR作为一种工具渗透在各个环节中,增加内容的丰富度。但是,在肯德基、麦当劳、汉根达斯、伊利等等众多顶尖零售品牌均在涉猎AR营销的当下,星巴克在内容创意上并不凸显。
在全球闻名遐迩的迪士尼自带感染力和传播力,一大群辨识度极高的卡通形象成为最好的AR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