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只是一些尚待证实的坊间传闻,但很多人相信一些公司愿意花大价钱去寻求在主流媒体上的曝光机会,支付形式包括比特币或是ICO代币。ICO的投资目前没有太多逻辑,价值参照便是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由此,主流媒体上露脸的机会颇为难得。
区块链公司更愿意给代币、或者一些私募份额,去换取利益绑定。在广告收入和诱惑力更大的币价面前,一些媒体和交易所愿意接受这样的合作——过去的一年里,比特币莫名其妙的造就了一批超级富豪,目睹过这一奇景的人不愿意放弃第二次暴富的机会。
“资本论你看过吗?‘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炒作算什么。”蒋斌(化名)说。他的角色有很多——媒体广告的代理人、行业分享会的组织者、区块链技术最忠实的信徒。他不持有任何数字货币,但他声称自己从2011年开始关注比特币,并深深地崇尚去中心化的思维、奥地利经济学派和自由的极客精神。
蒋斌的活动每月在外滩举办,他会邀请从事区块链技术的初创公司、小有名气或不怎么出名的基金和业内人士,他们都自称自己是区块链的骨灰级玩家。在开场的介绍里,蒋斌称自己原本从事PE投资,到现在依然掌管着百亿的产业基金——但他现在的重心仿佛全放在区块链上面了。他们可以为代币市场的涨跌总结出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逻辑,比如美国出台的新政策,交易所的费率变化,有关中国监管机构的最新传闻。
“很多公司现在都不公开募集了,过年大家都要用钱,大城市的韭菜把ICO普及给小城市的韭菜。等春节一过,交易量就上来了。”蒋斌说,“为什么很多公司都不发ICO了,因为市场低迷,币价涨不上去。等到比特币再涨到一万美元或者一万五,新上的币可能就多了。”
当有人向他请教时,他便把这样的理论作为提前埋伏的论据。尽管上涨难以提振,但人们怀着暴富幻想不断加入,市场的规模依然在扩大,监管政策对ICO的冲击比想象中要小得多。
人们参加这些社交活动的目的大多是换取一些机构的认购份额,把自己变成庄家的一员,才有可能赚到钱。一些机构甚至会把手里的份额转售出去,在项目登陆交易所之前,就先赚到了钱。
交易所赚的要更多,新的币种上线,要支付一千万元左右的发行费用,交易手续费带来的收入则更加可观。一些头部交易所一天的手续费收入可能会突破上亿元。
胡雪峰(化名)在九月的政策出台后涉足币圈,他原本在管理一支私募基金,除了2015年,他的基金每年都能获得不错的回报。他从没投资过比特币,也不投资任何ICO代币,他在做一门被称为“币值管理”的生意。
“一个币本来是5块钱,我们可以把它拉到17块。”胡雪峰说。他不太愿意解释具体的操作方法,只是说大概是用大量的资金去稳定币价,不要出现暴跌或者暴涨。这样的客户,胡雪峰每天要接待十多个。
“因为我们手上有大量的钱,也有大量的筹码。操作起来就跟国家队救市一样。”他说,“现在韭菜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现在中国搞不了,就全都去海外去做。我们之前的客户在韩国交易所上币,我还以为我需要进去维护一下价格,结果大家都在炒,我拿点钱鬼用都没有。”
他相信交易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维持币值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胡雪峰不想公开自己通过币值管理赚了多少钱,尽管他也认为90%的公司都在行骗,但他还对ICO市场成为下一个中国A股充满信心,他正在和朋友研发一套交易系统和量化模型,准备去从不甘落伍的韭菜身上赚更多的钱。
资本的嗅觉永远是最灵敏的,一份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国国内新成立的46家基金机构中,有9家专投区块链项目。老牌的机构和一些风险投资家也在大肆布局。
“P2P是这样、众筹是这样、ICO也是这样。中国总会有这样的群体,再好的技术、再好的概念、再好的工具,只要被他们盯上,就会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做到最烂,让人望而却步。”张晓晨在美国经营着一支名为Fintech4Good的基金,投资当地的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投资区块链公司的新基金也正在募集。
支撑这些野心的自然是代币市场的交易规模,只要一直有人加入,就意味着赚钱的机会还没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