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重视产品,把产品体验做的够好,真正把握用户的需求。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能抱有“强奸用户”的思维了。很多互联网一代、二代的成功者,思维已经落伍了。
不 能无视运营。豆瓣的产品算是社区里面做到极致的了,甚至到了无视大数据的程度,阿北最近一年来不也在一直反省么?阿北是我很尊敬的前辈。很多问题,其实早 在这个产品诞生之初,就已经埋下了隐患。一个产品,基因是骨子里面的东西,一旦种下,也许再无改变的可能。这就是产品的宿命。阿北已经意识到运营的重要性 了,为时还不晚。
产品和运营需要保持一个合适的比重,我从来不赞成堆人头的战术。产品强,运营成本就可以小,运营的压力也可以小。产品弱,运营做的就会更苦逼。
运营谁都可以做,这个我不否认,因为门槛低。运营谁都可以做好么?不尽然。
好的运营,是会具备运营的气质的。这个在面试时,其实就可以感受到。做事认真、踏实务实接地气、重视细节、耐性韧性好、逆商够高、执行力强、思维灵活,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好运营必备的素质。这是骨子里面的东西。你说后天能改变,我还真不信。
工 作六七年,思维已经成定式,不是你想改就改的,公司都喜欢要来了就能干活的人,不一定给你这个机会。产品、技术的思维和运营根本就不一样,产品和技术的逻 辑性必然强,运营的思维是发散式、跳跃式的。所以好的运营,是会刻意规避和中和自己的思维定式的。我做产品之后,逻辑性比之前强了很多。
工作超过8年,还想半路出家其实挺难的,这需要勇气。
一批很优秀的运营团队,更不是实习生、毕业生可以取代的。很多人把运营的技术含量看的也太低了,想啥呢?一个优秀的运营,可以顶普通运营三四个使,你信不?
运营做的很多工作,很多都是没法拿数据来考核的,公司的很多工作,经常把责任和指标算到运营身上。找不到责任人,就是运营来背锅。,“类,你是管运营的,这个责任你来担啊”,“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我经常背黑锅,我都忍了,一忍就是10年。但反念一想,背你妹啊,一个好的项目,本来就是大家一起群策群力的结果,推卸、推诿本身就不对。很多工作,功过赏罚,最好达成共识。如果确实无法界定归属,那就相关人等一起承担。
运营很多时候是会被很多“负因素”抹杀功劳的,比如广告。辛辛苦苦做了很多,一个不合理的广告,你几个月的功夫就全部白费了。广告这种事,位置、素材、数量、效果是否合理,有多少真懂的?
关于这点,得看这个公司是否足够重视运营,这个项目产品驱动的成分有多少,另外也看你个人的担当。
我一直背数据,背了好多年了,从以前当初级运营的时候就是,到现在负责项目还是。
其实我更赞成把数据进行拆分,这样便于发挥项目所有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让所有人神经紧绷起来,每天心里有根弦儿。
当然你是项目负责人,你把总目标、把责任丢给下属,这绝对是你的不对了。这样的人,不配做领导。
在 各种不利的情况下,还能做出东西来,少钱少粮少人,还能做出优秀的运营作品来,这应该是作为一个优秀运营所坚持的一个原则。说白了就是成本意识,给你 100万,你也不见得做的多好,给你1000元,你能做的更好,那你牛逼。有求必应绝对不是所有公司的风格,靠钱堆起来的工作,我觉得应该先把你解雇了。
运营可以抱怨、吐槽么?关键是你抱怨也没用啊,活儿还不得照干。领导不是傻子,能成为你领导肯定都有他的本事。要么忍,要么滚。
而且抱怨、吐槽会极其影响团队的激情和团结,这种人能力再强,都不可留,这种情绪应该及时阉割。
存在这种想法,简直可笑之极啊。运营做的工作实在太多了,和用户聊天,专业术语叫用户沟通工作,而且运营应该带着目的去和用户沟通,每天和用户沟通的总时间和单个时间需要控制的。这就是时间观念。
运营做的工作也不是只有拉新、留存,这个顶多算初级运营的思维角度。“站内维护、站外拉”,这7字原则只是运营工作的一个分支——用户运营的一些工作内容。
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新媒体运营、数据运营等等等等,一大波事情等着你去做,等着你去涉猎呢。
这点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了。其实运营根本就不能在产品上线之后才介入,产品、技术赋予这个产品以血和肉,运营赋予这个产品以灵魂。运营自始至终就该参与到这个项目里,发挥运营的积极作用,产品上线,用户每天要用、运营每天也要用,数据每天也要看。
产品也没有做完的时候,上线之后也需要不断优化。一个产品最终成为何种形态,是需要跟着用户需求、运营的需求、跟着时代趋势不断演进的。连张小龙都不敢说微信的最终形态是啥样的,何况咱们这些后辈?
严格说来,运营是没有方法论的。哪个好运营不是摸爬滚打多年才练出来的?
我从来不迷信运营方法论。运营是需要灵活处置的,思维定式已经很可怕了,你还被方法论这个枷锁给禁锢了,岂不更可怕?
互联网日新月异,用户玩社区的生命周期从之前的四五年,现在缩减到了几个月时间。有文化的社区本身就少,一个创意随时会被抄袭和取代。我们的思维时刻都需要更新,也许3年前你所坚信的运营思路,现在早已经不适用了。
我 只能说万变不离其宗,方法论可以拿来参考,建立自己的基本思维框架,建立基本的流程,我是同意这点的。其实运营的大部分模块,都是可以建立基本的模板的, 但不可以过细,那会束缚了运营的发挥空间。90后比我们80后思维活跃、想法多,这点不得不承认,你得给他们足够的发挥余地。90后早晚也会被00后颠 覆,咱们不能顽固不化,对不?
关于这点,我只能抱歉地告诉你:运营真的不能速成。没有6年以上的社区经验,你说你能到顶级,打死我我都不信。
运营的经验积累阶段,频繁跳槽是极为不利的,运营所涉及的东西太碎,经验需要连续性。所以我每次都和工作2-3年的面试者说,你这个阶段,最好在一个公司多沉淀几年。
运营能练就一个人平和的心态,你可以用这个过程里磨练出来的特质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人生,某种意义上,这更有意义。我把自己积累的东西写出来,就是分享的心态,藏着掖着有啥用,再说年纪大了也就忘了。
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运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好好磨练基本功,你现在积累了多少,决定你未来能站在一个多高的高度。
希望大家能在自己的公司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来能撑起一片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