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发生的时间、地点、条件都非常关键,当我们在某个环境里极度敏感一个事物时,与我们料想的不同时,我们会为流行助力,成为被滚到的雪球。
关键环境里面,我觉得用破窗理论也很为恰当,当你家的玻璃被人打破了,而迟迟没人维修,那么很大可能你其他的玻璃也会被打破。因为玻璃被打破没人维修,说明对此无人关心。往往一座混乱的城市也是满街的涂鸦与乱画、垃圾。大家对于周围的朋友、街道都有敏感的嗅觉。一旦发生变化,则会被影响。
而这个变化,一定是极有突破性的,才会被察觉并传播。
朋友之间的传播更希望夹带着”虚荣““炫耀“的点。朋友之间日常的对话大家习以为常,但是对于朋友圈的炫耀与吐槽我们极其容易察觉与关注。媒体的传播则更多“新奇””奇葩”的点,当媒体报道某个新的事件时,我们更容易点击查阅。
企业在制造流行时,面临选择的滋生环境,需要一个去突破一个极其让人敏感的点,通过关键人扩散出去,形成传染与附着力。才能掌控流行。
读过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里流行理论里提出了3个法则,很时赞同,一定程度也是相同的思路。
第一个法则是个人别无法则,他觉得在流行的诞生上,有三类人非常重要:联系员 内行 推销员 ,联系员就是有着社交天赋,能联系到不同圈子与不同人 的人,他的言语与生活状态出现在你的眼睛里,你能抓取到他的信息。 你认可这个人的“时尚”你则会被“流行”戳中。内行,比如“互联网那点事” 他知晓互 联网很多内行信息,你愿意为此关注他。这些信息或许是因为在别的地方不具有,所以才能对你有强力附着力。而销售员,则是那些直接为你推荐内容或者产品的朋 友。他们已经体验或者认可这个产品后会直接推荐与你,让你产生购买行为。
第二个是附着力因素,是说流行的东西本身具有的要素应该让人过目不忘,或者至少给人留下印象。比如ipod漂亮的外形,比如小米的699元定价
第三个法则是环境威力法则,流行的东西需要在一定适合的环境下才会被滋生。格拉德威尔在举了一个例子说,纽约地跌站墙壁上的涂鸦对地铁站犯罪升高有很大的责 任。如果清洗掉涂鸦,并且对逃票犯罪施以小惩,地铁站的犯罪就会开始减少。 格拉德威尔还提到一个150原则,当一个组织有150人时,组织成员之间的沟 通就开始存在严重的问题,层级之间的界限也开始严格。
很多企业在了解到自媒体玩法后,很希望自己能快速做好一个企业自媒体,其实做自媒体并不是一个短期且轻松能完成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策划与积累才能控流量。而目前我更建议企业应该2步走,一步找到具有流量且能帮你制造流行的人,另一步也不断去建设自己的流量体以后能自我掌控流行,也就是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