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现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微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省心。以微信新农合支付为例,全国首次在微信中实现农合跨省就医的实时结报。解决了患者异地就医“报销烦”等难题,微信新农台的出现,不仅打通了新农合与移动支付的桥梁,同时结合大数据可帮助医院更清晰地发现医疗体系中的根本痛点,从而不断创新业务服务模式。如果你是微信的产品经理,生活中有哪些痛点是可以用微信去解决的呢?重点描述1个场景加方案即可。
有的同学乍一看题目可能有些蒙,以为问题是在问关于“新农合”的问题,造成乌龙。其实也较好理解,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有的同学一紧张确实容易将占了题干将近四分之三文字的“新农合”当做重点。
但题干其实表述的其实很简单,通过微信解决新农合中的跨省就医难的案例,试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痛点可以利用微信解决。
微信通过移动支付,解决了农村用户跨省就医时无法实时结算报销的需求。从本质上讲,微信解决了用户在现有“服务模式”上的痛点,在互联网“人与服务”层面上拓展并加深连接。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以用户——“人”为中心,通过互联网产品与平台建立并丰富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商品、人与信息的连接。即社交、O2O、电商、搜索。
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商品属于互联网连接的第一阶段,在第一阶段接近尾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三巨头各占一席。百度占领“人与信息”(搜索),阿里巴巴占领“人与商品”(电商),腾讯占领“人与人”(社交)。第二阶段的连接,必然是“人与服务”。三大巨头也想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在“人与服务”层面上有所建树。能够占领“人与服务”疆土的公司,势必将成为第四大巨头。
场景离不开时间,离不开地点,更离不开人物。用户在产生服务行为时,在时间、地理维度上具有强依赖性。
人与人的互联网社交行为,时间分布上大多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时间持续适中,产生地点无确定性,涉及的人物也没有明确的特定属性(工作中与同事沟通,生活中与朋友沟通,娱乐时与陌生人沟通,接受服务时与服务商沟通。)
人与信息的互联网搜索行为,同样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时间持续较短,产生地点无确定性,涉及人物只有用户与内容生产商(UGC与PGC),但两者并无实际交流,不发生连接。
人与商品的互联网购物行为,大部分也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少部分像B端经销商在特定时间进行采购行为。时间持续较短。产生地点无确定性,用户利用互联网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购物活动。涉及的人物有较为明确的特定属性:买家与卖家。但属性没有唯一性,卖家同样也可以产生购物行为,买家也可以做卖家出售商品。
人与服务的互联网行为,或者说O2O线上线下相互转换的模式,时间分布上与服务本身有很强的相关性,同时时间持续相对较长,产生地点与服务本身有强相关性,涉及的人物属性固定:用户,服务商。
占领了互联网中的人与服务链条,也就意味着抓住了用户更多的片段化时间、更持久的产品使用时长,掌握了用户全面的出行数据与商业行为触发地点,建立了非常清晰明确的客户与服务商管理库。这为商业模式的发展与扩大有着巨大的作用,实现点、线、面相互连接的商业帝国。
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百度要做无人车,在出行领域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及时、更优质的服务。试想以后叫出租车不用再等,不用再担心司机拒载,不用再担心司机不认路或者绕远的情景,服务体验会上升到什么层级。当然,现在看还需要很久。
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淘宝要做无人超市。虽然淘宝、天猫等电商产品提供了非常便捷,非常丰富的购物服务体验,但是在用户购物逻辑里非常重要一环的商品预先体验的信息不对称(在网上买衣服无法试穿,商品寄到后却发现穿不了;在网上买的装饰品很漂亮。寄到后却发现和实物差异很大;在网上买的食品评价很好,寄到后却发现不合自己口味),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用户购买的从来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服务,而服务绝对无法避开线下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