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种生物比人类更渴望关注和表达。
在以前,表达权是掌握在上层社会中的——马克思在编写《共产党宣言》之前,曾被法国政府驱逐,流浪到英国投靠恩格斯等人。
即便不像恩格斯那样智慧,写不出诗歌,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仍然有表达欲。
不管你是何种身份,身处哪种场景里,无法表达的孤独感都会如影随行,时刻提醒我们生而为人要跟它和平相处的重要性。
抖音的主力军是90后,甚至还有00后,这群中国最年轻的一代人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长大,自然更容易接受用互联网来求取关注,表达自我。
而上文提到的抖音的个性化产品思路、进入门槛低等,都是吸引并留住渴望个性化表达的人的重要因素。
拿重庆爆火例子来说:重庆旅游发改委公布说,五一假期来渝旅游的游客中,川、粤、黔、鄂、浙排名前五位——这几个城市到重庆多方便啊!
从前车马慢,书信很长,两个朋友相约,见着见不着全靠缘分准头;分离时说十年后断肠崖相见,第七八年就要准备出发。
现在不同了,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里,中国桥、中国速度实力刷起一波全民祖国荣誉感;我们的生活节奏因为科技和发展不断在做加速。
回看抖音带火的其他,不管是海底捞还是各种茶,这些东西本身就在日常生活场景里,让抖友们跟风、验证火爆程度的成本都非常低,便利到可以快速实现需求。
抖音上最常见的文案是:“听说拍这个容易获得点赞”、“别人拍了这个就有几万小心心,我也来试试”。
在以上基础上,经过亲身试验,我觉得,还有来自抖音带来的认同感,让不少人变成抖友。
抖音的大部分用户,经历过QQ、经历过微博、经历过微信;在这些软件里,大家各说各话,看似相互关注了,实际上都互相屏蔽了,各自有各自的边界,各自有各自的戒备。
有时深夜发了一条朋友圈,第二天想起来怕别人觉得矫情傻逼,然后秒删。
经历过这些的人,大都活成了公众号推文里“为什么你不再发朋友圈”的人。
但在抖音上不一样——因为一则视频,10亿用户三杯两盏清茶,可以即刻混成一片。
视频里你说男友出轨了抖友一片怒斥渣男;视频里你70岁姥爷跟你一起跳拍灰舞抖友点赞家庭团圆;你在视频里分享重病后的心情,开着生活的玩笑,抖友鼓励生活要勇敢。
而且哪怕没有点赞,得益于不受原始粉丝限制的推荐机制,上涨的浏览量也会让人满足,让你感觉在抖音上你的热闹与冷清,你的白昼与黑夜,都有人与它拥抱。
抖音包容万象,你有一种不管世界是不是觉得唐突,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情调,那在抖音,你可以感觉到抖友那一丝惺惺相惜的默契。
可以说,抖音是这个时代大部分年轻人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其强大的种草功能,已经给市场带来了变化。
从产品的角度上说,流量和活跃度已经让抖音具备了成为了产品研发调查、产品推广、产品维护的功能属性。
目前为止,抖音种草大多还是发生在餐饮和攻略场景里,这两类信息复制成本低,容易形成跟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