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国内的所有标准都是K值,实际上K值和U值完全不同,物理概念一样,但是他测试的条件不一样,现在美国是有标准的U值,也有中国的标准的K值,比如说美国的U值,拿中国的K值的标准来衡量是有问题的,大家可以看这个表,室外的温度中国的标准是20度,这个值测出来是不一样的,这个是几个K值的比较,大家可以看出来,美国的U值,分夏季和冬季两种不同,欧洲的U值小于中国的K值,所以两个没有线性的关系,但是有这个差别。另外还有一个就是K值和U值现在到什么水平我说一下,这是德国的概念,1952年的时候他的U值是3.5,后来开始变化到3.1,这个时候已经过了30年。我们的时间和速度非常短,K值和U值还没有达到我们的指标,我们对产品的选择和理解特别的重要,我们没有时间去酝酿。
现在一说我的楼是选择真空玻璃,现在真空玻璃在国外1%都不到,中国有了,到国内出现是一个好苗头,但是作为一个普及性的产品他还是有问题,真空玻璃现在是主流,比如说还有隔热的等等材料,这两个选择是一个基本的东西,但是不代表就是节能的。两个不能忽略的问题,我们在发展商等等遇到,很多人只是我选择真空玻璃,是构造稳定性问题,空气渗漏的耗能,如果我们的风扇如果变形的话,整个都有问题,后面看几个例子,这是一个窗户比较的几点,左边的几点都是等墙的,这边是一大一小,等压箱的空气是跟里面交流的,只是一个造型而已,根本达不到要求,这是一个样本,因为隔热材料是两层皮,你看一个角,那个就有问题了,如果不严就有缝隙,有缝隙就意味着漏风等等。全部失效你即使再好的玻璃也全部失效。这里面都有很多的实际问题,不像过去了拿水泥一糊就可以了,现在有很多的问题。从节能上可以看出来,空气渗透对能耗的消耗非常大。我们测量过除了风扇和玻璃以外,空气渗漏能到30%以上,带来了热风耗。这是天津的数据,从这个可以看出来,能耗非常的大,这是我们国家共同节能建筑的标准,关于几个等级,这几个等级代表什么呢?
第八个误区,直接采用和引进国外的节能产品对不对呢?
应该是引进技术和设计理念,产品我们涉及到环境,地理位置,涉及到我们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能照搬,个别的项目我们可以借鉴,所以节能牵涉的自然环境你一定要进行开发和理解,我们搞自己的产品出来,这里面牵涉到一个知识产权的问题,拿这个例子来说,大家知道现在的一个好的产品里面,呼吸幕墙等等,外呼吸的时候怎么办,欧洲没有风沙,北京有风沙,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最危险的十微米以下的灰尘对人体有影响的。
这是实验室用飞机发动机模拟的动态,现在的节能分析我们现在都说是静态的计算,实际上用起来的时候,我们是在一年12个月要持续三十年,五十年,然后在整个四季里面保证这个耗能的问题,现在具体的分析,国外已经做到云雾天气、朝向、空气等等都做分析,我们如果真正达到室内外温差控制的时候不超过2000个小时,占的时间非常短,把这些时间抓住了就抓住了,平时只是一个交付性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