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还没做完,求夸;- 考试考了59分,求夸;- 今天主动加了小姐姐微信,求夸;
只要你抛出你想要被夸的梗,群友都会夸你,新建立的夸夸群里没有杠精,只有相互夸奖的友好氛围。
不过,这种临时构建的治愈氛围持续不了多久,只因为不是真的那么美好。
淘金客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小众产业商家,第二类是临时起意的靓男靓女。
第一类商家本身就做着一些非常新奇小众的业务,比如陪聊哄睡觉,连麦唱歌防抑郁等各种猎奇的虚拟业务,定价一般10-40元,更高级一点的商家会把大学里摆地摊的业务搬到淘宝,整个店铺没有明确的定位,是一个新奇业务大杂烩。
第二种小哥哥小姐姐们基本都是觉得好玩有趣,并没有明确的收费意愿,只是一种跟随潮流,打开新世界大门的表达方式。
“专业”的淘金客有赚钱的欲望,所以在夸夸群的业务上更加上心——淘宝上销量最高的商家有销量已达数千单,评论区也是好评如潮。
通过夸夸群商品的评论区,明显的感觉到购买者的动机就是想给某个人一个惊喜,希望以此增进感情;只要对方不当真,不那么对这件事较真,那体验还是非常有趣愉快的;如果当真了,那可能体验会差不少。
我认为目标受众的特征是“喜欢被夸,不在意被夸的质量,每天都需要得到表扬的那种活泼话唠的人”。
如果是一个在夸奖这件事上都要追求完美、追求实际效益的人,那这种服务简直是灾难现场,因为这种彩虹屁的话在这类人眼里很无趣。
我不知道想在夸夸群这件事中淘金的有多少人,但我知道在这件事上,即使是想赚钱,也没多少人真的认认真真的去构建自己的定制的差异化服务。
虽然夸夸群被高度关注只是一时,但是这种有趣新奇的虚拟服务也是有长期性的小众市场的。
在那些喜欢每天都能被夸的群体中,2块钱就能换来5分钟的连续夸赞服务是超值的——如果这种服务能代入足够多的定制化场景,把客单价做高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夸夸群上热搜之际,定制化的场景需求其实是可以捕捉到的:预设主人公的角色,所遇到的事情类型,对夸赞的偏好程度;仔细去挖掘的话,应该可以得到愿意付费的那群人,他们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夸赞——这种定制类的走心需求,在评论区也可以觉察到。
虽然可以做,但这一类的淘金客毕竟以学生居多,耗费学业时间去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另说了,而对于职场人士而言,这种小众新奇的小打小闹,他们是看不上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豆瓣“相互表扬”小组,组内的生态面临被打破的威胁,老组员和管理员开始绝地反击,坚决维护她们最爱的美好的自留地。
在夸夸群火起来之后,大量不具备共同认知的豆瓣用户涌入小组,他们以为豆瓣和微信夸夸群一样,只要你说什么都能被夸。
豆瓣小组的老用户@周婷ww说出了很多小组成员的心声,这个话题也被小组管理员置顶了,同时置顶的还有“官宣禁止拉人入小组”、“夸不出口的帖子集锦”。
同样都是夸人,为什么有些在微信群会被夸的点,到了豆瓣小组却要被视为“异类”?这其中的差异点到底在哪呢?
我翻遍了豆瓣“相互表扬”小组的话题贴,真的感受到了两类派别的差异。
在豆瓣小组,你想要被夸,首先你说的事情要有具体的正能量导向,你要能温暖自己,才能让成员汲取到你的温暖后再来暖你。
你如果是一个内心有太阳的人,你做出的事情说出的话都会超级温暖,而不是拿一些无聊的屁事、甚至是不道德的恶搞事情来求夸,豆瓣小组的夸夸群实践了这么多年,也是靠着这个准则一路走到了现在。
我加入小组的这几天,很认真走心的夸了好多认真生活的小伙伴,他们的回复也是灰常的阳光可爱。
如果是小组的目标人群,那你加入小组的初心应该是“追求美好,治愈自己,鼓励大家庭”,构建一个积极的自我,也可以锻炼说话的艺术,以真善美的本心构建温馨的社交氛围。
你只要认真生活,认真对待每一件你遇到的事情,你遵守道德,积极乐观的态度都能获得大伙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