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吸引:以便宜、利他和契合人群痛点的文案吸引用户点击,比如图中的文案“0元免费拿”、“大气物理学家”、“7节课”等都是为了引起好奇。
裂变参与:一般这一步是直接进入砍价页面参与砍价,而有的会与公众号结合,要求先关注公众号或获取登录信息才能参加,后者还好,前者非常容易过滤掉一大部分流量,影响砍价流畅度。
裂变传播:参与砍价完成后,会提醒用户转发让更多人帮助发起者砍价,目的在于借助砍价者的社交圈扩大传播,多直接引导分享,同时会留有生成海报的入口,供保存转发。
裂变转化:参与者除了帮助砍价,还可以自己发起砍价,邀请朋友帮助砍价,从而也获取产品,所以多数砍价的页面会通过用户砍完价后,以弹窗形式提醒“我也要免费拿”来吸引发起砍价。
裂变完成:由于每个用户砍价后减少的数字不同,这会迫使发起者持续邀请,但多数会发现邀请的人数基本是固定的,即砍价次数是固定的,达成后即可得到产品。
吸引-参与-传播-转化-完成,至此一个完整的砍价裂变循环就诞生了。
纵观整个砍价过程,有一个最核心的环节是裂变参与,即好友帮你砍,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把传统抽奖按钮变为能促进社交传播按钮的设计。
换句话来讲,好友帮你砍价的过程,就是一次简单的抽奖过程,只不过名头从抽奖换为了砍价(也可以是其他东西,后面会讲到),通过分享给多个好友帮你点一下来揭示中奖结果。
而更诡异的是,在好友进入页面的那一刻,砍价的结果其实就已经确定了,实际就是完成一个抽奖的过程,砍价只是揭示了中奖结果,即砍掉的价格数字。
另外,砍价的传播是多对一的过程,不是一对多的过程,因为一个人可以给多个人砍价,是多个人向一个人传播信息。
要想形成裂变传播,就引导帮助砍价的人成为下一个砍价发起者,所以才会有裂变转化这一环节。
不过,砍价的本质是还是以众筹为主,抽奖为辅,需要的还是好友间的认同感,即利他心理,在形式上和邀抽奖、送红包、帮提现、砸金蛋、开宝箱、拆福袋、翻卡片、助返券等一致,不同的是创意形式。
而且,砍价裂变除了随机砍价格,还可以砍随机额度的积分、金币、优惠券等,甚至礼品卡、权益券等用于兑换的虚拟物也可以作为砍价标的。
是不是感觉砍价创意丰富,玩法有趣,非常适合做拉新裂变?事实也确实如此,但砍价的创意丰富度,可能比我们想的还要大,接下来就介绍其他几种与砍价逻辑相同的创意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