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直以来,用户过多地强调了结果,而忽视了实施过程。一些企业宣称自己的ERP是成功的,而更多的企业却对实施ERP的结果很失望。但是ERP的实施不应该用“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来总结,只有用科学的数据和事实来说话,才可以客观反映出实施结果到底处于什么层次。但是这些数据和事实从何而来,又如何能够保证在评价项目的时候做到公正客观?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项目监理和评测日益重要起来。
监理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交互的过程,其目的是将问题发现在早期阶段。(清华大学教授任守榘)
ERP是一种涉及多种学科、多种技术的复杂的信息系统,企业实施ERP无疑需要评测标准、监理机制和相应的组织机构。关键问题是既不能是虚设的监理机构,更不能是错误的评测标准。为此我们必须明确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为适应这种环境所需的制造与经营管理模式,进而对现有的制造过程进行改造和重构,即所谓的BPR。在上述基础上,选择正确的技术与相应的软件。这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科学、实用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与决策,不能靠拍脑袋、凭直觉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监理过程是一种团队工作(Team Work),目前也有走过场的现象。由于ERP涉及多种学科和多种技术,为了使ERP系统能真正地提高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应变力,必须通过团队努力使这些学科与技术协调一致地工作。为此,必须设计科学有效的方法,发现与消除不同理论由于不同的假设与推理方式而引起的冲突,不同技术由于不同的协议和不同的专业语言而引起的冲突。总之,监理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交互的过程,其目的是将问题发现在早期阶段。为此,要充分发表不同意见,通过“对立统一”这一宇宙的基本规律,使实施ERP一次成功!而不是事后的诸葛亮。
监理角色应该由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的某个职能部门出面组织。
我认为在我国现有的企业文化背景下实施ERP,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客观、顾问式的监理制度。
ERP领域虽不是水深火热,但情形并不容乐观,有个别案例在民间流传,叫人听得很不舒服。例如某大型集团公司用某国外著名的ERP软件,耗资几千万元,对外号称非常成功,效益明显。但实际情况是并不太顺,诸多功能并不适合该企业,弄得该公司领导们郁郁寡欢;又如某国内著名IT企业大动干戈上了某国外著名ERP软件,耗资也是几千万元,对外同样宣布实施成功,但ERP专家和这家企业的员工对外的评价却是“乱得很”。这说明一个问题,没有监理制,ERP就成了一个说不清的东西。不仅让企业耗资巨大,还严重挫伤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番良苦用心。打掉牙往自己肚子里吞,还一个劲说好,这是一个悲剧。所以,有的企业干脆采用国内ERP厂商较为本土化的小型ERP产品,这样风险小一些。但如果有一套成熟的监理制度一开始就介入其中,不论是国外著名ERP软件,还是国产无名的ERP软件,企业实施起来就有一个保证。ERP厂商才不会与用户纠缠不清,相互埋怨。
那么,监理或评测这一角色由谁来担当呢?我认为,应该由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的某个职能部门出面组织,或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联合专业的咨询公司、ERP供应商共同去组织。这样才会对ERP的发展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
监理或评测不是给ERP供应商和用户找茬,而是使实施ERP规范化和科学化。监理是对ERP供应商服务的敦促、补充和支持,评测是对实施效果的认定、校正和提醒。
引入独立第三方的监理制,可促使ERP市场实施双方的市场规范起来。(华夏新达常务副总经理阎锡泽)
因此,实行项目监理制对于ERP项目是必要的,因为监理人可以根据合同来协调甲方和乙方出现的问题,帮助甲方来执行合同。实际上,项目监理制是国际上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和进度的一种通行惯例,广为应用。尽管ERP项目不同于土建等工程项目,但引入项目监理的目的和作用是一致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ERP项目监理应带有很强的咨询功能,既有对软硬件技术的咨询,又有对企业管理基础提高及业务流程重组等问题的咨询。引入独立第三方的监理制,既可保证对ERP项目实施成功与否的公正评价,又可促使ERP市场甲、乙双方的市场规范起来,客观上促使ERP软件提供商提供更加满足于企业需求的软件系统,从而提高企业对实施ERP的信心,最终使ERP软件业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达到提高国内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