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抖音刷到一个博主,你点进去看他的其他视频,大概率长的一样,抖音的本质是复读机这句话如此流行。
那我们的账号怎么办呢?我们拥有大量的视频内容,IP却是一个无法定制内容的视频博主。
一个账号发不同的内容不就好了?为什么你们要做几百个账号?
因为抖音的流量池足够大,因为我们的内容足够多,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上千个独立运营的授权点。
从一开始,我就设计好了我们的抖音矩阵运营模式,通过大批量的复制账号,把内容复制变成账号复制,从而得到抖音流量红利,完成想要的目标。
上面这段话,都是扯淡。从一开始,我就根本没有设想过这样做矩阵,完全是生长出来的。而这样的生长,基于我们在全国各地的独立授权点。
到现在,我在管的全职短视频运营,3个人,其中1个11月份才加入团队。这样的配置,是不可能运营几百个抖音账号的。
全网的一亿粉丝中,有很多账号,来自我们的授权点,或者叫B端。
这些授权点本身就是我们的运营中心,分布在全国各地,负责樊登读书的推广业务。短视频,只是在原本的推广业务上,多加一个流量平台。
B端和C端,对我来说,都有一个统称:用户。我要做的就是让B端这群用户来参与短视频账号的打造,怎么做?——诉诸理性+感性。
人是理性加感性的动物,各有偏重,要么诉诸理性或感性,要么都给。最重要的是,你给予对方的,对方能实实在在感受到。
用户思维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耳朵都听出茧来,但是互联网中的很多人,实实在在是没有用户思维的。
增长模型中最基础的AARRR理论,很多人知道,但是我观察下来,真的很少人会用。
以第一个A,Acquisition(获取用户)为例,大家都知道应该用各种运营手段获取用户,却极少有人会问,当你的运营手段出现在用户面前的时候,用户的行为是什么?
一张裂变海报被用户看到,用户会第一眼注意到么?注意到之后会参与么?参与之后流程足够顺畅么?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和设计同事们沟通这个观念,因为设计特别容易出现审美洁癖,一张海报要足够好看、突出品牌。
不是的,一张海报只需要完成它要完成的目的就好,裂变就是裂变,品宣就是品宣。就像现在很多的短视频拍摄课在教大家如何拍的精美,打开新抖看看,各个领域的短视频KOL,视频精美的有几个?
答案是:没有运营。我们做的,就是用一套感性+理性的逻辑,让B端参与到短视频的流量中来。
又因为他们本身是樊登读书体系内的运营商,感性这个部分足够,就给予理性,也就是利益。
在抖音上跑出一套完整的流量+变现闭环,B端尝试后跑出几个不错的账号,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榜样的作用比什么都好,你身边的其他人都在做同一件事儿得到了不错的回报,大概率你会行动。
站在用户的角度为用户解决他的问题,对B端和C端来说都是一样。这么简单?樊登读书过亿粉丝的矩阵就这么来的?
在我们的商业模式中,打造爆款账号的抖音矩阵,必要条件只有一个:抖音上实现完整的变现闭环。
只要具备了这个,就不需要过多流程推进矩阵打造,B端会自发参与。
又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只需要2-3个必要的元素,我笃信这个道理并且以此来推进抖音矩阵的打造。
到现在,很多授权点的运营人员和运营能力远胜于我们,他们产出了非常多的爆款,爆款带来的除了粉丝和变现以外,最重要的是数据沉淀。足够的数据积累,就成了数据模型。
上图的灵感来源,是一位嘉宾分享的课程打造SOP的一环。
用在短视频上,我分成了干货/有趣/新知/情感4个板块,每个板块打分,根据视频的表现来修正表格,再根据表格的数据,猜测数据。
还记得那个困扰我的问题么?为什么大家都是做书单,一样的形式,差不多的时间,几乎一样的内容,他们火我却不火?
这要说到头条系的算法机制:y=F(Xi,Xu,Xc),分别代表内容,用户,环境。内容推荐本质上解决的就是人,内容和环境的匹配。
相比市面上流传的抖音流量池算法:一条内容进入100个用户,根据100个用户的表现决定是否进入1000个用户,再根据表现是否进入下一个流量池。
这个体系更加复杂,因为复杂,抖音的算法一直在进化。
同样的内容,不同人不同时段不同场景发,效果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