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社交圈刷存在感的方式,或许就是转发养生、鸡汤文章和视频。
很多人会有这种感觉,在家庭微信群里,让聊天不中断、群热度持续的就是每天有父母乐此不疲地转发文章、视频、图片。再翻翻他们的朋友圈,清一色的营销号大作,年轻人看了辣眼睛,但老年人看了就是会拍手称快,疯狂转发。
首先是养生。“长寿还是短命,40岁过后,有这4种表现,一看便知”、“这三种习惯都是在喂养癌细胞”、“吃南瓜子还有这效果,早知道就每天吃一把了”、“用醋泡过这三样东西有益健康,一定要给亲人看”……一惊一乍,噱头十足,配上“专家解释”、“教授分析”,老年人想忽略都难。
排第二位的是鸡汤文。“人有德,必有福”、“最好的人生:适度善良、懂得拒绝”、“人生最贵是磨难”。分分钟让你变身圣人,与世无争。
参与最新热点的讨论,是老年人为了保持不落伍最低门槛的做法了。事件最新进展和专家发言一定不会落下,“刚刚,云南传来大消息,速看”、“钟南山又发话了,抓紧看看”、“特大通知!国庆假期有变化”、“特朗普骂人了”,妥妥的抓住老年人“求知”的心。
土味、搞笑甚至打色情擦边球的内容又是一大类。其中有不少是赵本山、范伟、潘长江等演员的小品片段,还有一些是土味视频,“老汉路边卖老母鸡,不笑你打我”、“小孩子坑爸,看一遍笑一遍”、“光棍租老婆,太搞笑了”、“一个女人八个老公,真人真事”。只能感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生产不出来的内容。有的视频甚至只放了一张色情封面照片,内容和照片毫无关系,显然是为了吸引对封面好奇的人点击。
另外,一些爱国、祝福、正能量、军事题材也是中老年内容的选材方向。
这类型图文视频有几个共同点,字体大、声音洪亮、画面花哨、标题很玄乎,把眼花耳聋、阅读不畅的老年人都照顾到了。但点进去以后,相关内容常常显示由于涉嫌诱导分享,已停止访问。
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他们有钱、有闲、有圈子,有极强的互动性和粘性,对互联网新事物充满了好奇,但因为市面上满足中老年人需求的娱乐方式有限,给了很多营销机构可趁之机。
这些在年轻人看起来粗俗、无聊、标题党、伪科学的内容,不仅俘获了老年人的信任,让他们自发转发分享,还盯上了他们的钱包。低辨别能力的老年人正在被这些游走在规则边缘、打擦边球的营销号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