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整个过程大概可分为3个阶段:前期准备、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因此要有效地控制水利工程的造价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
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投资方急于求成,对整个工程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因而不但没有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相反资源严重浪费,同时给建设进程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建设的前期筹建工作繁琐,主要是为后期设计施工做准备。例如:地质勘探、地形测量、气象情况、水文资料等,均对后续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水利工程工期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无法对这些情况进行准确的了解和估计,故在施工过程中突破工程概预算是常有的事情。
(2)“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和移民问题也是前期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在许多工程项目中都存在。在还没有做好“三通一平”工作和移民工作的情况下,就督促施工单位进场开工,这给后期工作留下了很多隐患,更严重的是可能影响工程的正常进度,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3)工程设计同样对工程投资有着很大的影响。许多工程设计人员积累了多年的工程设计经验,有重技术而对经济和结构的优化并不是很重视的思想。此外,设计人员在对工地的实际地形地质等因素不是十分清楚的情况下,闭门造车,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物和实际地形地质条件不相符的结果,由此造成的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工程投资带来极大的浪费。
(4)施工阶段的浪费也是导致超出预算的原因。大多水利工程中的统供材料(如钢筋、水泥、砂石骨料等)都由业主提供,最后在结算过程中予以核销扣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用考虑自身原材料的投资及统供材料的供给,且最后的结算工程量与原材料的消耗量一般成正比。对于一些隐蔽性工程,在施工前难以估算原材料的用量,如固结和帷幕灌浆等;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材耗费的控制和管理不到位,甚至有意浪费以增加工程量,例如漏浆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处理,大量弃浆和工地水泥存储管理不善导致结块硬化等,这些都导致水利工程建设成本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