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经过测算预计,6月份 CPI同比增幅为6.2%左右。主要原因是6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保持小幅上涨趋势,环比上涨在0.4-0.8个百分点之间;同时非食品价格在加快,预计6月份环比涨幅在3%左右。
尽管下半年翘尾因素将逐步归零,加之政府对物价的调控措施将逐步发挥作用,但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长期看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然高位徘徊等因素,物价回落幅度有限。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经济研究所宋立也判断,目前经济增速略有回落,物价涨幅可能不会因为翘尾因素结束后在8月份急剧下降。
他指出,下半年除了食品的新涨价因素向下之外,其它所有的新涨价因素都是向上的,“这意味着食品推动的涨价因素过去之后,可能会到来由非食品推动的价格上涨,虽然这一轮冲击波不会像第一轮那样强大,但是它也决定了下降的趋势不会像我们预期得那样快。”
在目前的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只有15%,并且经济增速略微下降的情况下,为何物价会创新高,成为时下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
税率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一些学者从中美、中欧商品绝对价格的比较发现,中国目前较高的关税税率和流转税税率,成了推高物价的推手。
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桓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发现在法国生产出售的商品117美元,出口到中国减去17%的增值税退税,出口的价格是100美元。
但是中国进口法国的上述商品后,加征较高的进口关税,此外还有消费税等各种税收,最后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法国商品价格是190-200美元,几乎翻了一倍。
刘桓认为,中国起初出于保护本国工业的需要,对于进口的商品实施高的关税率,很有必要,但是现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多年,中国需要降低进口关税率。“降低关税,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消费市场。如果不降低关税,不少国内商品比国外贵一倍。”刘桓说。
据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介绍,世界其他国家的流转税占整个税收的比重最高的不过40%,与此相关的还有城建税、教育附加等等,往往是20-30%之间。
按照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专家赵萍的说法,2010年中国从境外代购的商品可能达到100亿美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出境旅客购买的500亿美元商品,表明中国大量的购买力走向了国外。
“所以要尽快下调国内的进口关税税率,减少商品销售环节,降低成本。同时还要尽快建立出口产品的在国内的直销渠道,现在中国的商品进入超市要经过太多环节。” 赵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