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通知,我国从7月1日起下调了33种能源、原材料等商品的进口关税,这是继今年年初对60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进口暂定关税后,我国年内对进口关税政策作出的又一次重要调整。在此次降税政策实施1个月之时,记者通过对各地相关企业和权威外贸专家的采访了解到,降税实施后,企业原料,特别是进口原料价格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未来的产品价格也可能出现适度回落,这对抑制通胀、扩大内需以及增强企业出口优势意义重大。
成品油进口关税下调是此次关税政策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石油为主要原材料的化工行业,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乙烯等化工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使得原材料供应紧缺,进口油价格由此飞涨,令许多企业承受不起,相继减产。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成品油进口关税下调,将使国内油价趋于稳定甚至暂时走低,而油价的走低将缓解化工行业的原料成本压力,给行业带来利好。目前,化工企业对油价下降已产生较为强烈的预期,企业希望借此机会加大对原材料的采购量。
此次的降税商品还涉及多种纺织品原料。其中,棉混纺布进口关税暂定税率下调至6%,而此前的一般税率和最惠国税率均大大高于这一水平。有纺织行业的分析机构认为,由于进口关税下调,我国进口棉混纺坯布的成本将有所降低,这可能对已经疲弱不堪的国内棉纱、棉布市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棉花的销售和价格。来自纺织企业的相关人士表示,由于不断增大的成本压力,目前我国的纺织行业正处在艰难时期。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原料进口呈现下降趋势,而出口则明显上升,这次关税政策调整将有利于扩大进口,同时有利于一些采购进口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调整生产结构。
在采访中,也有一些企业提出,由于此次关税下调存在税率调整幅度较小、涉及品目范围较窄以及政策出台时机比较突然等问题,因此企业获得的利好并不突出。他们在充分肯定此次降税政策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期盼国家出台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的降低关税政策,使企业的成本压力得到更为明显的缓解。
对于关税政策调整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与其背后的意义,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认为,促进进口、减少顺差仅仅是此次下调关税所产生的表象影响,缓解通胀才是这次政策调整最为重要的动机。专家指出,在通胀压力高企的情况下,降低原料能源进口税,可以从两方面缓解通胀压力:一方面是降低上游原料能源成本;一方面是减少贸易顺差和相应的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从而减少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
针对此次关税调整所涉及的商品结构,专家分析后认为,降低加工程度不高的制成品进口关税,是此次政策调整的基本思路。此次关税调整的商品除了油料之外,绝大多数属于加工程度较低的产品,基本上属于原料。而对于一个工业化国家而言,优先降低原料和加工增值程度较低的商品进口关税是符合通常惯例的,这样既能够降低国内下游深加工高增值环节的成本,也能促使国内与国外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分工。
“政府下调关税,鼓励进口,让人民币升值等措施的背后,就是想更多地利用外国资源来为国内的建设服务。通过进口,能够减轻某些产业对生态环境破坏,提高本国资源价格,更深一层的因素是我们要利用当前转型的时机更多地利用外国资源,资源互补,优化产业结构。”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仲大军说。
另据了解,由于去年年末进口税收增幅较大所带来的“翘尾”等原因,今年1月~6月,全国关税收入达1350.29亿元,同比增长32.1%。今年下半年,鉴于已出台的关税下调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将进一步释放,全国关税收入增幅将进一步收窄,全年关税收入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