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联行上海董事总经理顾东尼(Anthony Couse)
近年来,上海甲级写字楼租金正以每年15%的幅度上涨,且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日益强烈”。
当人们对上海办公楼市场的期望不断节节攀升的同时,各类跨国机构、以及各类投资者也逐渐青睐于商业办公类地产。
——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商业地产部总监陈立民
自1990年来,16年间,上海高档甲级写字楼由于其稳定的客户入驻率,逐渐攀升的租金收入,一直成为关注的焦点。高力国际报告显示,2006年第二季度,银行、保险以及证券领域公司对于上海甲级写字楼需求趋强,市场需求量达到28100平方米。与此相应,成交租金突破1美元/平方米/天的价格大关,从第一季度的0.98美元/平方米/天上涨至1.01美元/平方米/天,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7.44%。尤其是2004年底以来的几宗外资对高档写字楼的收购行为,更是将高档写字楼市场推到了顶峰。即使在2005年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变成了现实后,外资也并没有像预计中的那样退出市场抽资套现。仲量联行专业人员表示:“抛开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小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外资真正看中的是长期持有高档甲级写字楼所带来的高额回报率。”在一般的资本市场上,5-6%的年投资回报率已经足以令外资趋之若鹜,而在上海高档甲级写字楼市场,高达8%的年回报率怎能不让各方投资者蠢蠢欲动呢。
从海外基金频频付诸的收购上海甲级写字楼热潮的行动中可窥得一斑。2004年底,摩根士丹利低调购入上海人民广场的世界贸易大厦。2005年4月,高盛旗下的Whitehall房地产基金花了1.076亿美元整体购买了甲级写字楼百腾大厦。同年11月,花旗银行房地产基金成功收购永新广场。外资基金进入上海写字楼市场,带给他们的不单单只是租金的收益,更重要的是长期持有办公楼这类经营性物业,所带来的资本升值的丰厚空间。与此同时,为了让中心城区中有限的甲级办公楼,成为企业扩张可设立的公司总部,并冠名为公司自己的名称,办公楼的冠名权争夺战开始蔚然成风。在立超房产商业部工作的丁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像渣打银行用3.2亿人民币购买的发展大厦,并更名为‘渣打银行大厦’,足见各集团力夺楼宇‘冠名权’的决心。以及对上海商业地产的信心。”
2005年底,潘石屹就曾在上海住交会上正式对外宣布,他将放弃“住宅”而全面转型商业地产。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上海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上今年年底前中国将向外资银行放开人民币业务,上海甲级办公楼市场前途一片光明。
高档甲级写字楼,由于楼盘的地块属性、地段优势、建造成本高、回收周期长等独特性,存在一定的稀缺性,也造成了市场对其的偏爱。从事办公楼租赁多年的崔先生说:“甲级写字楼客户众所周知,基本都是跨国企业、世界500强,与之相比,小户型写字楼与乙级写字楼的客户可能就要下降一个档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为了公司形象花这么多租金是否值得,是一般客户都会考虑的问题,并且甲级写字楼一般对外都是大面积出租的,对于小户型写字楼与乙级写字楼的客户是否有必要租用如此大的面积,问题的答案自然是无庸质疑的。”根据美联物业市场研究部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6月,上海在租小户型写字楼相比去年同期,租金增长率已达10-15%。
同比甲级写字楼市场的高租金回报率,如购买小户型写字楼或非甲级写字楼,收益又将如何呢?已建成的飞洲国际广场等非甲级写字楼,其租售率均已超过80%;而虹桥地区在建的4栋办公楼居然出现“抢购”现象。该类物业通常是被民营企业、国外中小企业所看好的,毕竟较低的门槛,且相对于一般投资的风险而言,后期较为稳定的租金收益还是尤为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