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满20岁的黄飞虎来自长春周边的农村地区,2008年底到长春市内一家外资公司做货车司机,每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小黄平时好赶时髦,很早就想买条金项链。可是动辄数千元的价格,让他这个刚进城的年轻人消费起来有些吃力。前不久,国内某卫视播出的一则黄金项链购物广告,让他喜上眉梢:20克金项链498元,厂家直销价,限售100条……小黄立刻拨通购物热线。
金项链通过快递邮到后,黄飞虎上秤称了一下,重量竟多了两克。这条22克重的“金项链”,令小黄有些飘飘然。然而,到第四天时,项链上的金色就不见了。
黄飞虎告诉记者,此前他是偶然在一天晚上10点看到这则广告的,该广告重复播出半个小时。“当时一对男女主持人互相吹捧,说这款项链的材质比黄金坚硬,成色更足。因为这样我才买的。”黄飞虎说,事后他再次拨打销售电话,对方一听说“有质量问题”,立即挂断电话。无奈,小黄把情况反映到长春市消费者协会。
跟小黄一样,吉林辽源市东丰县那丹伯镇建国村农民宋玉有也是电视购物广告受害者。这些年,宋玉有靠养鱼发了家,每天都有几百元的收入。不过他每天晚上看鱼塘,看不到电视枯燥难熬。不久前,宋玉有看到一则手机广告:该广告称此款手机不仅能看电视,还能上网,这把宋玉有乐坏了。
拨通带着北京区号的订购电话后,宋玉有还收到意外之喜:销售人员说,宋玉有是当日拨打电话前50名,享受特惠:原价3000多元的手机,他只需交纳398元保险费和邮费,即可拿到手机。
当宋玉有收到包裹时,盒子里只有几贴面膜,根本没有手机。随后他跟销售人员取得联系,对方表示“工作失误,立即邮寄手机。”可几个月过去了,至今宋玉有都没见到手机的身影。
“这个面膜我家都没人敢使,怕是假的,”宋玉有很无奈,“就当这400元钱扔了,多打几船鱼就有了。”
与农村地区消费群体相比,城镇消费者接触电视广告早一些。
1998年,国内电视购物开始兴起。当时商品大多集中在增高、治疗近视等保健品方面。十几年来,国内有关电视购物欺骗消费者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光,而各地消费者协会受理有关电视购物的投诉量始终居高不下,并呈现不断攀升态势。
经过多年的“洗礼”,城镇消费者对电视购物广告已经有了防御抵抗力,不会轻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