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企业由于全球布局不同,所实施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也不一样。因此,弄清外资国际化经营战略,能够赢得招商引资的主动权。
综合起来,外资的国际化战略主要有5种:一、产品标准化战略。这种战略的实质是开发标准化的产品,将标准化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生产与销售。这种战略充分利用所存在的规模经济,可以大批量生产同种产品,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规模经济与经验效益中获益。二、广泛产品线国际战略。这种战略旨在行业的所有产品线范围内进行国际化竞争。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世界范围的分销系统,所有产品之间可共享技术方面的投资以及分销渠道。三、极管国际集中化战略。这种战略是选择行业的特定部分,在某企业可取得产品差异化的环节成为成本最低的制造商。四、国家集中化战略。这种战略是企业为了利用不同国家市场的不同特点,将经营活动集中于特定国家市场。五、受保护的空位战略。这种战略是寻求那些东道国政府的政策可以排除许多国际竞争者的国家市场。
显然,不同的国际化战略对投资地区的选择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产品标准化战略要求有足够的标准化生产能力;国家集中化战略,要求我们弄清哪些企业正计划或正在把什么产品向中国转移,或者我们有什么条件来吸引它集中,从而主动招商。只有这样,吸引外资才能有的放矢。
新机遇要求提高利用外资能力当前,湖北引进外资面临着新机遇,主要表现在:一、外商在华投资持续增长,中国作为东道国的地位明显上升。1991年,全球跨国投资中国所占比例仅2.26%,但2002年为9.98%(其间,有的年份更高一些);二、外商大量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和进行研发投资。2002年6月底,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独立研发机构已经超过150家,4/5以上的新投资项目采用了其母公司最先进的技术;三、外商把中国作为其新产品的全球首发市场。如代表日立最新技术的“随意净”洗衣机,比进入日本本土市场提前4个月;四、加快对服务业的投资;五、提升中国在全球布局中的地位,一些跨国公司赋予中国第二总部的地位。如韩国LG集团正式把“大本营”扎进中国;六、外资将向中西部大城市投资,并且以资本、技术密集产业为主。
这些机遇要求提高利用外资的能力:不仅要借助外资楔入国际分工体系,在生产链、供应链中占据一环,而且要借助国际资本,既在全球竞争中巩固在价值链低端部分的地位,又将一些基础条件较好企业的发展重心从价值链低端部分,逐步转移到以技术、研发、品牌等为主的高端部分。具体说来:
第一,吸引外资要与我国、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相结合,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通过吸引跨国公司将较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转移到我省,一方面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另一方面提升我省在全国开放中的地位。
第二,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要利用科教和重工业基础优势,提升配套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提升骨干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重塑我省科技、工业优势,最终形成比较扎实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我国比较先进的制造基地。
第三,吸引跨国公司扩大在鄂采购,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全球生产体系。外商投资企业国内配套率的上升,使我国国内许多中小型企业进入了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今后引导外商投资的方向之一,是通过与外商投资企业更加多样的联系方式,使我国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进入全球性的生产和服务网络体系。在这个网络体系中,外商投资企业可以成为全球生产与服务体系的当地中转机构,通过购买、供货等关系,沟通中小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使这些中小企业成长为世界级的零部件制造商或服务提供商。
过去几年,一种新的国内交易型出口发展很快,这就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国内采购出口。例如全球商业巨头沃尔玛,2001年从我国采购出口了100亿美元的商品,输出到其全球连锁店中,并将其全球采购总部搬到深圳。沃尔玛在华巨额采购中的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的产品,仅在广东一年的采购额就达80亿美元,占其在我国采购商品总额的80%。事实表明,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缺少的是具有全球市场网络[FS:PAGE]的载体,我省也应该瞄准这种新型“出口贸易”。由于中部地区具有“通江达海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和市场、物流优势,跨国公司向中部延伸其全球采购网络已成必然。当前,跨国公司在中部地区的采购呈现三大变化:由零部件向成套设备或系列采购扩展、由制造业向商业采购扩展、由单纯采购向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国际采购中心扩展。这就扩大了中部地区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空间和机会,也加大了中部地区、湖北对外资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