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给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表演过笛子独奏,他的多篇作品被作为教材使用,音像出版社发行过他的CD专辑。
■身为音乐副教授,为“脱贫”他曾在学院门口卖香蕉,最终靠在街头卖烧烤,他积累了百万身家。
见到68岁的李协勤副教授时,头发花白的他正骑着一辆28式大自行车从校外回来。自行车停在武汉音乐学院的大门口,车篓里放着一个装着白开水的罐头瓶茶杯。要不是事先说好了特征,真难让人相信,眼前如此朴素的一个老人,就是那位靠卖烧烤积攒了百万身家的音乐教授。李协勤出生在广西玉林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迷上了音乐。1956年,李协勤如愿考入中南音专(现武汉音乐学院)。
进校后,李协勤师从该校俞全教授和武汉歌舞剧院著名笛子演奏家孔建华。经过两年刻苦钻研,李协勤就在文艺界崭露头角,多次参加湖北巡回辅导艺术团赴各地的演出。他的多篇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也先后在权威刊物《人民音乐》上发表。1958年武昌会议期间,李协勤还应安排,专门给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表演笛子独奏《荫中鸟》,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上级嘉奖。
1959年,因学校师资缺乏,刚念完大三的李协勤留校任教,负责教学校附属初中到大四的所有笛子课。在教学中,他创建了湖北省最早的笛子专业。
40余年来,他为国家培养了著名演奏家董平文、湖南笛协主席朱杰、“十二乐坊”廖彬曲等一大批音乐人才,创作了数十首笛子独奏曲以及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优秀作品入选笛曲作品集,并被作为教材使用。工作上的李协勤一帆风顺,然而虽身为大学副教授,在生活上他却依然十分窘迫。1987年,他的月工资只有80多元钱,小儿子读高中,大儿子面临结婚,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1987年冬,李协勤老家的村长押运满满两车皮香蕉,千里迢迢来到武汉,找李协勤帮忙推销,热心的李协勤满口答应了。李协勤最先是提着一篮子香蕉到武昌一家船厂,趁中午工人们休息的空当,他将香蕉分给在场的工人免费品尝:“如果你们觉得香蕉甜,再订货吧!”在场的工人尝试后,都伸出了大拇指,称赞味道好,价格也不贵,几个车间很快就订了两千斤。在李协勤的奔走下,数万斤香蕉不出一周就卖完了。老家的村长当即甩给他400元钱算是报酬,李协勤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听说李协勤能推销香蕉,第二年,好几位老乡找上了他,并许诺每推销一斤香蕉就给他两分钱。这一年李协勤又帮老乡跑上了。3个月下来,李协勤一算账,差不多赚了一万块,这可相当于他10年的工资埃那一年,两人用这笔钱给大儿子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
李协勤教学的笛子专业是个冷门,招生最多时也只有三五名。李协勤一周只有两三次课,除了学校的一些日常工作和教研任务外,业余时间非常充裕。想到几年前那次成功试水,闲不住的李协勤总想找点事做。
1992年,李协勤的小儿子从广东回来,告诉父亲:广东的烧烤食品卖得非常火爆,武汉还没有这样的店子,何不试试。李协勤动心了,便到武汉三镇街头考察,发现余家头刚开了一家烧烤店。一打听,原来老板是广西玉林人,因对武汉不熟,正想找一位当地人入股。两人一拍即合,合伙开起了烧烤卤制品店。但因两个老板的意见不统一,烧烤店生意每况愈下,一年后便关了门。堂堂副教授,难道连一个小烧烤店都开不好?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将烧烤店再开起来。
1996年7月,年满60岁的李协勤从武汉音乐学院退休。学校想返聘他带研究生,李协勤婉言谢绝了。他打定主意,要把自己未完成的烧烤“事业”坚持下去。为此,他还将自己从事音乐工作的两个儿子也招回来,协助自己打理烧烤店。短短几年时间里,李协勤的烧烤连锁店已发展到了5家,资产超过百万。赚了钱,李协勤却并没忘记自己的笛曲创作。他将自己四十余年的艺术作品进行整理,200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学术专著《李协勤笛子曲论集》,同时武汉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他的CD作品集,受到音乐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