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拉开的中国市场调整,也巧合到了惊人的地步。正是这个时刻,4个月前爆发的次贷危机“发酵”到了华尔街开始弥补巨大亏空的第二阶段,作为“提款机”的中国市场毫无疑问成为欧美强势金融机构套现抽资回补的重镇。当高盛、大摩、花旗、瑞银等“华尔街精英”以30%—120%的利润套现中国房产,以50%以上的利润取得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时,“收获中国”几乎成为此次金融危机中“华尔街集体败战”中唯一的完美之作。
现在,正如本刊2007年7月5日第13期封面报道《亚洲金融危机十年祭:下一棒是谁?》中所分析的,中国竟然又一次得到了“天助”般的幸运垂青,华尔街在彻底踹开中国金融市场大门之前,被一场次贷引爆的金融危机惹火烧身,使得原本可能被美元体系定做“替死之身”的中国,在时间上赢得了脱身机会。
这个时刻,中国政府即使存在一些失误和不当,国人还是应该庆幸最高决策层的智慧:正是他们在汇率政策上的谨慎,才使人民币逃出了美元体系的快速升值陷阱;正是他们将金融安全提高到了战略高度,才使我们的金融市场保持了相对于国情的协调发展,而没有因为投资不当而使庞大的银行体系受到难以承受的破坏;正是他们用“价格封闭”隔开了国际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冲击,国人才没有遭到恶性通胀的洗劫;正是他们对农业毫不动摇的高度重视,才能够在全球市场动荡中,老百姓生活稳定、国家保持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当然,七分人为的脱险后面,也要看到三分运气的惊险。如果次贷危机推迟两年发生,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继续大力鼓励银行体系像华尔街那样“金融创新”,打通银证保搞“全能银行”,会是什么结局?如果当前的经济适用房政策把“人人住得上房”完全畸变为“人人买得起房”,“全民买房”会不会演变为中国版的次贷危机?如果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学习亚洲“四小龙”全面放弃劳动力密集性产业,彻底向第三产业调整,用己之短挑战欧美之长,谁会笑到最后?
尽管也是伤痕斑斑,我们还是要庆幸暂时还没有伤筋动骨。然而面对这场危机,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正如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所说,通过降息这一价格手段和调准存款金率这个数量手段“双线并行并用”,希望给社会一个明确的信号:如果经济形势进一步下滑,中国经济当局将全力“保增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和美国不同,沿用美国资金救市之法并不是对症下药,解决大小非问题才是稳定中国资本市场的首要因素;国家开发银行信息总监胡本钢则提问到,有关经济当局是否有应对金融危机的详细预案;他的同事、国开行专家委员会何百磊博士建议,国家应该尽快建立来自各有关部门的决策委员会,统一思想,统筹力量,发挥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协同作用。
同时,中国也不应袖手旁观美元体系的崩溃和20年全球化成果毁于一旦。因为我们身在其中,我们国民1.8万亿美元的储备资产需要保护;我们未来庞大的劳动力释放的生产力,需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继续深化;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所必需的财富积累,需要包括欧美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保持持续繁荣;我们国际地位上升带来的“利益攸关”,离不开一个有助于维护和改造更公平合理的国际发展秩序的中国角色。
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和推动对这场“百年一遇”金融危机的全球治理行动,维护美元体系的稳定。这不是“学雷锋”,更不是“以德报怨”,这是我们作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之一“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必然举措,这是我们不同于历史上“光荣孤立”的英国、“复仇”的德国和大萧条时“中立”的美国的历史负责态度。
令人欣慰的是,9月17日正在美国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已经发出了“加强中美合作应对金融市场动荡”的声音。9月19日,决策层再起三大救市“金牌”,财政部对证券交易印花税单边征收,汇金公司在二级市场回购中建工三大银行股票稳定国有银行股价,国资委表态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所有这些都是第一步的积极信号。
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保卫我们的财富”,其内涵不仅是保卫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财富,还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美元体系下积累的财富,当然最终保卫的是全球化大潮中人类文明的继续进步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