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北区招远路5号的奥特莱皮艺馆,四名小老板正在忙活着。今年26岁的杨秋雷年龄最大,“出道”最早。10年前,他跟随做修鞋匠的父亲从东北老家来到青岛,高中没有毕业的他做过保安、送过报纸、干过酒店服务员,越来越认识到学历的重要,2004年,他报考了青岛新港报关学院,成了国际贸易专业的一名大专生,来自济宁的张如鹏(今年25岁),来自黑龙江农村家庭的关宝佳(23岁),还有平度的曲晓玲,四个人都是同班同学。
“我们创业,很大程度上也是被逼出来的!”杨秋雷说,2007年3月,他们都开始找工作,每个人差不多都投了上百份简历,可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们就自己干!”杨秋雷说,他和张如鹏、关宝佳和曲晓玲想到了创业。几个人经过市场调查,萌生了开家皮艺馆的想法。每个人都编了些理由向家里“骗”了点钱,后来在杨秋雷父亲的支持下,几个人在市北区招远路租下了一家门店。
皮艺馆主营业务是皮衣、沙发、坐垫翻新。杨秋雷告诉记者,虽然每件皮衣的收费都在50元以上,但他们都是些新手,技术不熟练,一件皮衣上色就要忙上老半天,加上材料等成本,一开始根本就挣不了多少钱。
“刚开始接的第一个大单我们就赔了,赔得还很惨!”杨秋雷说,像高档沙发、皮装、车座的修饰、翻新、上色等工艺都不成熟,他们只好边摸索边做活儿,结果出现了一些令顾客不满意的情况,有次他们给顾客的一件皮衣上色,由于没有达到顾客的标准,顾客不满意,顾客的这件皮衣又很贵重,他们赔了2000元,等于一个月的活儿白干了。
“在家连袜子都是我妈给我缝,可在店里,我每天都要缝补一大堆的皮衣,一开始不会缝,我不知哭了多少次。”谈到创业之苦,曲晓玲说,看着自己的同学能逛街、买衣服、买化妆品,而她根本没有时间做这些,经常会偷偷掉眼泪。
“不被人理解才真正令人难受。”杨秋雷说,许多同学坐办公室,工作轻松报酬高,而他们却拿着皮具修补皮衣,家人和朋友很多都不理解。杨秋雷告诉记者,实际上一开始他们创业的有6个人,后来两个同学经受不了各方面的压力退出了。
四个人顶住了压力,最终有了初步的资金积累,于是在闽江路上开了第二家店。为了能扩大自己皮艺馆的影响,杨秋雷和他的同伴选择了“沿街卖艺”,跑遍了附近所有的小区,在小区里展示自己皮艺馆的手艺,以此吸引顾客。“看着这几个孩子在热辣辣的太阳底下干活,说实话,真让人心疼啊。”杨秋雷的父亲杨千说,那个夏天很多顾客就这样被他们拉过来了,皮艺馆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到如今,四个人已拥有总计两百平方米的两家店面和一个车间,日均收入2000元,实现了从白手起家到百万资产的跨越。在他们的工作表上,记载着两年间他们的劳动成果:修补、翻新、皮衣近万件,沙发1000多套。杨秋雷说,看着这些数字,他们由衷地自豪,毕竟都是四个人起早贪黑一针一线干出来的。
在谈到自己的创业时,杨秋雷说,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创业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哪怕这个工作很苦很累,但选择了就要咬牙挺过去。在他看来,他们做的皮艺馆就是他们的事业,这个事业虽然小,但这是他们事业的起点,再大的事业也是小处着手,慢慢做大。他还建议处在就业当口的大学生,找工作不一定和专业对口,而应该拓展就业思路,更好地适应社会。“觉得自己本事很大的人很多,但是真能做成事的人不多,实事求是,务实一些,每个人可能都会有所作为。”杨秋雷如是说。
小议:工作没有贵贱之分的,不要鄙视小的不起眼的工作,它也能翻身独立成大老板干自己的事业,现在大学生求职难,很多大学生比较悲观,其实另一面想想,乱世出英雄,只要你有心,只要你用心,只要你用平稳心对待自己的店铺,对待自己的生意,那么你一定能像文中的四个主人一样成人人羡慕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