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经济人”,张会新的一连串投资举动没有给他带来预期的收益,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省财政学院教授王蔚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人的个体经济行为,都应该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王蔚教授告诉记者,所谓经济人的消费理性,就是要在物价上涨中,能够分清哪些是恢复性上涨,哪些是恶意追涨。
据有关调查,在本轮价格上涨的商品中,粮食、猪肉等食品类占据主导。而食品价格上涨,实际上处于恢复性上涨周期,且不具有持续性。几年前,粮食价格同样出现过波动,事实证明那是一场虚惊——只要组织好生产,一个生产季节内便会得到缓解。
至于猪肉价格,在遭遇去年超低价风波和疫情影响后,虽然出现了恢复性上涨和暴涨特征,但暴涨同样不具有持续性。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监测信息显示,8月中旬,连番上涨的肉价终于停下了脚步,全国肉类价格下跌1.2%,而随着国家一系列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出台,部分地区的生猪收购价也开始下滑,鲜猪肉价格回落了1.5%,预计未来半年内便会出现回转。
“经济发展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波动,经济人理性面对波动,便不会‘争购’价格高涨中的房子、冲高中的股票,加入到炒作房价和股价的群体中,自己给自己的预期消费制造麻烦。”王蔚教授说,经济人的另一个理性,就是能够看清楚政府层面在经济波动中的政策指向。
在本轮物价上涨中,各级政府部门实际上已经采取了种种措施,如央行三番五次收紧货币政策;财政部门为低保人群发放猪肉补贴;农业部门加紧组织生产;建设部门为低收入人群建廉租房等等。各项政策措施意在平抑物价和房价,让经济运行归于正常。
王蔚教授表示,只要每一个“经济人”能够用消费理性和投资理性对待物价和房价、股价,就会与政府当前的调控政策尽快达成一致,形成共振,这样一个人的经济生活才会平稳有序,与大的经济环境保持和谐,而不致于像张会新这样偏离正常轨道。
事实上,价格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价格上涨并非全都是坏消息。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而言,“稳定而缓慢”的价格上涨,具有持续刺激经济增长之效,往往标志着经济进入良性运转阶段。但是,只要价格有波动,便会有盈有亏。
第一次入市,不到半月即损失10多万元,张会新心痛之余,感到很挫败。尤其让他深感不解的是,套现后的3只股票,在随后的调整中,又一路翻红,大幅上涨。
作为价格变动过程中的亏损者,张会新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后悔”之情总是让他挥之不去。
对于类似张会新这样的挫败感,资深心理专家张玉河大夫认为,这些大多都与经济现象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股市波动、物价上涨、工作环境、感情生活等都能成为直接诱因。”
张玉河分析认为,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眼下经济生活的频繁波动对人的情绪、心理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明显,人们必须学会理性思考,对各类经济波动冷静视之,淡定处之,学会建立情绪疏导渠道,释放压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