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6日李启铭在河北大学校园醉驾,致一死一伤并逃逸,并脱口而出“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逃逸案很快就变得诡异起来。而正是因为这种诡异,也才会有随之而来的“造句大赛”等网络的狂欢。如今,在起初的嚣张之后,李启铭痛哭道歉了;在起初的沉默之后,李启铭的父亲李刚也痛哭道歉了。尽管从时间上而言,这种对凋谢生命的起码的吊唁与尊重来得稍稍迟了一些,但迟来总比不来好。如果对自己所致恶果一点都没有悔意,对生命的逝去完全缺乏痛惜,那么这一起原本并不复杂的交通肇事逃逸案就会成为戕害人心的重大事件,因为这太不符合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人情物理”,可谓“伤风败俗”,而一旦引发公众追根溯源的兴趣,在持续的围观和恶搞之后,其诡异的一面只会继续发展。
就这一角度而言,李刚父子这次不约而同的痛哭道歉应该得到正面的评价,毕竟两个成年男人的眼泪让人们看到,我们这个社会还没有溃败到终结了人命犹能趾高气扬的程度,或者说还没有溃败到对漠视他人生命的冷血者都感到无力的地步。然而,从网络舆情看,更多的网民却没有被两个成年男人的眼泪感动,他们坚持认为,这只是一场“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不是个坏东西,对市场营销来说尤其如此,好的危机公关经过精心运作,甚至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拯救一个企业。不过本案显然不需要危机公关登场,因为这里是商业价值无法衡量的人命,而危机公关代表着一种策略,更像一种权宜之计。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逝去的痛惜,出自人的“良知”“良能”,哪里还用得着什么策略呢?
网民不喜欢本案中掺入危机公关的影子,这种情绪可以理解。而他们的怀疑是否有一定道理?我们不拟作没有事实根据的妄断,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本案发展到现在,李刚父子确实遇到了“危机”。对尚在羁押中的李启铭来说,由于其事发之初的冷漠和嚣张,汹涌的舆情和民意极有可能对案件的最终走向造成一定影响;对作为政府官员的李刚来说,儿子的言行也许会让他面临一些无法预知的后果,近日就有媒体提到了在保定发生的一个经济诈骗案件,受害者质疑主管刑侦工作的李刚涉嫌包庇犯罪嫌疑人。
站在公众的情感立场,没人希望李刚父子的痛哭道歉只是危机公关,而不是真诚的痛悔,即使是网民的嗤之以鼻,也不过是从另一个极端证明了这点而已。但具体到李刚父子的痛哭道歉究竟是不是一场危机公关的现实问题,从逻辑上讲只有李刚父子才知道。怎样才能不让公众误解自己的真诚,这也许是李刚父子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