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8年1月,abacus中有99%的抵押证券评级被调低,保尔森基金由此大赚10亿美元;苏格兰皇家银行损失8.41亿美元;德国工业银行损失1.5亿美元;美国国际集团虽然没有直接涉及,但它是在abacus合约中与高盛对赌导致亏损。
与以往华尔街暴露的金融诈骗不同,不论是涉案金额高达500亿美元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麦道夫,还是涉嫌欺诈投资者80亿美元受到指控的得克萨斯州富豪斯坦福因等,案件一暴露就声名狼藉,受到同行的指责,可是高盛欺骗门的浮出,华尔街投行更多的是为其辩护。
究其原因,此次高盛事件,涉及诸多晦涩的金融概念和法理关系,而作为此次起诉的标的物,本身就是游离于监管边界的场外衍生品,界定其操作违法的边界何在,更是颇具争议。正是如此,高盛在面临指控时底气十足,高盛在一项声明中指证交会的指控“在法律和事实两方面均完全没有根据”,并表示将“积极抗辩,维护公司及其声誉”。
而且,这次对高盛的指控调查是对华尔街金融机构开刀,而金融机构不同部门之间对诈骗信息的不作为或明知故犯,也许是华尔街投行赚钱的潜规则,正如一位曾在花旗银行cdo部门工作的人员称,高盛被指控的cdo交易在信贷市场鼎盛时期其实非常普遍,每一家投资银行多少都有参与。如果这样,高盛倒下,其他投行也难自保。
在高盛事件上有辩护称,说高盛不同部门有严格的防火墙,销售cdo产品的部门“应该不知道”一家客户正想要做空某产品。但作为一个金融机构,高盛跑不了,它必须得对其衍生产品部门与结构性信用产品等部门出现问题负法律责任。
把华尔街看成一个巨大的金融机构,而各个投行是其中的部门,各部门之间也有严格的防火墙,但如果诈骗发生在这些不同的“部门”之间,或者是存在“部门”之间合谋,那高盛诈骗只是冰山的一角。
2006年楼市开始有下滑迹象之际,华尔街许多投行炮制了不少金融产品,供对冲基金等大客户可以落注打赌楼市崩溃。法律界相信,高盛案开了先例,未来数周对投行将有排山倒海的民事诉讼。
目前,美国证交会正谋扩大打击对象,调查其他类似交易,在楼市崩溃前均曾跟对冲基金合作打包cdo出售的德银、美林及瑞银都有嫌疑。一家因为投资瑞银的cdo而损失的对冲基金pursuit partners llp,正像美国康涅狄格州法院控告瑞银,指该行2007年夏天明知cdo的资产价值正下滑,但仍推销产品。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去年亦在纽约控告美林销售cdo误导,指美林卖给投资者的cdo,其实是有问题次按资产的垃圾弃置场。
正因高盛欺骗门关系到华尔街众多投行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是否能取得实质性转变,所以高盛事件格外受到业界和政府的特别关注。美国财长盖特纳4月14日就表示,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已到关键时刻,美国政府认为金融监管改革必须使金融衍生品交易走出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