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起国家的相关政策释放出对于汽车消费信贷的利好信号,《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提出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内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促进汽车消费信贷模式的多元化,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规范发展,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等”。
在此背景下,汽车厂商、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共同发力,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再次受到业内追捧。在市场中转上一圈不难发现,近期各品牌推出的针对个人贷款购车的业务呈现出几个特点:首先,提供给消费者的贷款方案较多。消费者既可以选择等额本息类产品,缴纳首付款后再按月还款,也可以选择融资贷款方案,完成首付,并在贷款期限结束后支付剩余尾款。第二,针对特定车型的贷款优惠幅度大。一般消费者贷款购车需要支付利息以及手续费,几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为此厂家不定期地推出针对特定车型的“零利率零手续费”优惠活动,由厂家代消费者支付相关费用。第三,消费者贷款可享多重实惠。以往消费者在享受贷款减免利息及手续费的同时往往不能同享店内降价促销等其他优惠。而目前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一些4s店的销售人员表示可以按照优惠后的价格为消费者办理贷款。为吸引消费者购车,厂商、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的诚意可见一斑。业内人士纷纷看好汽车消费信贷将成为刺激汽车消费新一轮增长的重要“推手”。
从2000年到2009年,汽车行业一直维持着高速增长,而国内贷款购车比例仅为8%左右,发展前景十分诱人
在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传统的银行无疑是重要的参与方之一。“从2000年到2009年,汽车行业一直维持着高速增长,而国内贷款购车比例仅为8%左右,发展前景十分诱人。”中信银行总行汽车金融中心总经理徐晓华表示。加速开拓潜力巨大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将直接为银行带来收益上的增加。可以看到,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目前都与不同的厂商合作推出了针对个人贷款购车的相关业务,而中信银行专门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了分中心开展针对个人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为发力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做足准备。
除了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是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另一重要参与方。2009年,由奇瑞公司和徽商银行共同投资组建的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宣布开业。据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师荣介绍,汽车金融公司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它可以向需要资金周转的经销商提供信贷服务,另一方面则面向终端消费者,为消费者买车进行贷款,“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促进销售,汽车金融公司可以让汽车的销售环节变得更加顺畅,从而支持整个产业链的运转。”此外,他还透露,从国际经验来看,汽车金融已成为汽车产业链中利润收益率最大的一环,国外汽车企业的汽车金融公司的利润收益贡献率平均占到了母公司利润的30%至50%左右。
“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都是汽车消费信贷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广泛的服务网点、充沛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在于拥有厂商背景、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经销商渠道控制力。”徐晓华认为。在刚刚起步的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市场,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各有优势,二者之间的竞争尚不激烈,相较之下,目前更重要的是双方共同推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版图的扩大。
信贷消费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为催生贷款购车热提供了可能
“汽车正在从奢侈品转变成普及的消费产品,越来越多的人想买车,这意味着贷款购车的渗透率一定会上升。”王师荣认为。与此同时,信贷消费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特别是被很多年轻消费者接受,这就为催生贷款购车热提供了可能,也让不少业内人士坚信贷款购车将成为拉动汽车销量提升的重要力量。
事实上,据中信银行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该行汽车金融中心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累计放款笔数已达7006笔,累计放款金额8.8亿元。其中,今年4月、5月连续单月累计放款金额过亿元。而王师荣也表示,成立不久的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的个人贷款业务从每月五六十笔上升到每月五六百笔,“汽车消费信贷将从之前的探索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选择贷款购车,我希望贷款的利率和手续费更低,相关手续更加简单、便捷。”消费者小王的话具有一定代表性。针对消费者的诉求,厂商联合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尝试推出针对特定车型的“零利率零手续费”的优惠活动。专家指出,汽车金融公司缺乏稳定的低成本融资渠道,资金成本高导致产品定价高,增加了消费者的成本,未来汽车金融公司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渠道拓宽资金来源,降低业务成本。
对于优化放贷程序,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已经在依据自身情况进行创新。“与商业银行传统做法不同,我们的汽车信贷业务以事业部模式运作,通过专业团队、集中审批、集中放款,更有效地提高效率和防范风险。”徐晓华介绍,“鉴于早期各行在汽车消费信贷上的不良率较高,银行审批上很谨慎。随着经验的累积银行应不断提高审批效率、推出更为丰富的产品。”专家也指出,控制风险是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都要面对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个人贷款的审批效率,还需要社会征信系统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厂商、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的共同发力,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以及消费者对信贷消费接受程度的提高,汽车消费信贷必将进一步促进汽车销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