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葡萄牙总理被指控“文凭造假”和韩国名流频陷“学位门”事件,官员假学历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与外国官员学历造假相比,中国官员手中的假文凭显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规模大、数量多、个别学校与官员各取所需,以至成为假文凭的幕后推手。 指望风暴式的做法根治假学历风潮显然不太现实,但面对文凭腐败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却也令我们感慨良多
尽管中国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官员假文凭的查处力度,但“文凭造假”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 实习记者李瑞发自北京 蔡继明当初或许不会想到,自己在今年两会期间关于“中国社会科学不宜设院士”的建议,竟能引起网友如此强烈的共鸣。更让他意外的是,有网友直接提出了“对有博士学位的官员来一次考察、以净化中国学术环境”的建议。这一想法,与他5年前的一份提案不谋而合。
“在网友的呼吁下,我以当年写过的提案回应,相当于重新公布,只是这一次比以前影响更大。”时隔半年后的今天,蔡继明这样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本报记者日前登录蔡继明的博客,发现《要遏制党政干部的文凭腐败》一文仍高高挂在上面。网友的100多条评论,从博客发表时的3月中旬一直延续到8月底。写提案的2002年,蔡继明是九届全国政协委员,5年后,这位清华大学教授以第十届政协委员的身份继续为“清理官员假文凭”呼吁。
“那时和现在的情况没有什么变化。”2000年,蔡继明调到清华大学,现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由于一直带研究生,说起“文凭腐败”,他颇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味道。“许多在校生十年寒窗苦才拿到博士学位,但一些党政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也不来上课,稀里糊涂就混到文凭,这很不平等。”所以从一开始,蔡继明就将批评假文凭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官员。
在提案中,蔡继明“建议严格限制党政干部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他提的设想还包括:对于个人要求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官员,必须首先辞去现任职务,并由个人支付全部费用等等。这个观点看起来有些绝对,但5年后的蔡继明仍坚持己见。
蔡继明的想法,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的认同。顾海兵对《国际先驱导报》分析指出:假学历有两种情况,一是“真的假文凭”,即办假证的;二是“假的真文凭”,也就是文凭注水。在顾海兵看来,现在不少干部都已通过各种途径拿到了“假的真文凭”。
有报道称,中部某贫困县官场“人才济济”,从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递上来的名片大都印有“经济学硕士”、“法学硕士”名头。然而,如此高的“文化水平”下,当地100多万群众吃饭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
“无论你是什么学历,什么成绩,只要能交上几万块钱学费,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拿到一张研究生文凭。”这是几年前某省委党校被广为传播的“轶事”。在那里,只要交钱,招生条件可一次次放宽。直到2003年底被叫停,该省委党校违规发出数千张文凭,校方多名领导干部因此被“双规”。
如果说普通百姓买假证是为了找工作的需要,官员热衷混文凭的目的又何在呢?答案很简单:升迁。
一名id为“人民公仆一员”的网友给蔡继明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他们那里国税局一位何姓正科级干部,在职前的文化程度是小学毕业。这位生于1963年的老兄,此后没参加过任何成教或自考进修,但到了1999年,他的学历居然摇身变成了“xx财经大学”本科,于是“很自然地升为正科长”。